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例证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兵征例证

兵征例证

查看兵征全诗

  “胜负之征,精神先见”。通过对敌军士气、阵势、军纪的了解,可以判断敌人的强弱胜败。长勺之战中,鲁国就是以此取得胜利的。

  齐国和鲁国都是西周初年分封的重要诸侯国,又是近邻。在诸侯兼并、大国争霸的形势下,不免发生矛盾;公元前 686 年冬,齐国宫廷内部发生动乱,流亡在外的公子小白和其兄公子纠都想乘机回国继承王位,于是双方展开了一场争夺君位的斗争。结果,小白获胜,抢占了君位,他就是齐桓公。在这场齐国内部的斗争中,鲁国站在公子纠一边,并曾公开出兵支持公子纠回国争夺君位。齐桓公对此耿耿于怀,不肯善罢干休。公元前 684 年春,齐桓公自恃实力强大,不顾管仲谏劝,兴师伐鲁,企图一举征服鲁国。鲁庄公闻讯,动员全国军队,决定同齐军一决胜负,双方大战就此展开。

  就在鲁庄公准备发兵应战之前,鲁国有一名叫曹刿的人,毛遂自荐,要求参与军事。鲁庄公答应了他的请求,让他同自己一起来到军中。两军在长勺(今山东曲阜北,一说莱芜东北)相遇,待布阵完毕后,鲁庄公准备传令擂鼓出击,希望能先发制人,曹判见状忙加以劝阻,建议庄公坚守阵地,以逸待劳,伺机破敌,被庄公采纳,齐军求胜心切,凭恃强大的兵力优势,向鲁率发起猛烈进攻。但接连三次出击都在鲁军的严密防御下遭到了挫败,不仅未能达到预期目的,反而造成自己战力衰落,士气沮丧。曹刿见时机已到,建议进行反击,庄公传令全线出击。鲁军于是凭借高昂的士气,迅速勇猛地冲向敌军,冲垮了齐军的车阵,大败敌军。庄公见齐军败退,急欲下令发起追击,又被曹刿所劝阻,曹刿下车仔细察看,发现齐军的车辙痕迹紊乱;又登车远望,望到齐军的旗帜东倒西歪,判明了齐军确是败溃,这才建议鲁庄公实施追击。于是庄公下令追击,进一步重创齐军,将其赶出了鲁国国境,鲁军至此取得了长勺之战的最终胜利。

  战争结束后,鲁庄公向鲁刿询问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用兵打仗凭恃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冲锋时士气最为旺盛,第二次击鼓冲锋时士气开始消退,等到第三次击鼓冲锋时士气就完全衰竭了。齐军三通鼓罢,士气丧失殆尽,而我军士气正十分旺盛,这时反击,自然能一举打败齐军。”接着曹刿又说明未立即发起追击的原因:齐国实力强大,不可等闲视之,因此要谨防其佯败设伏,引我上当。后来看到他们的车辙紊乱,旌旗歪斜,才知他们确实溃败,这时追击必可获胜。曹刿的这些分析,应证了本篇所言:“行阵不周,旌旗乱而相绕”,“士卒恐惧,气绝而不属,戎马惊奔,兵车折轴”,“此大败之征也”。

推荐古诗: 读张籍古乐府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行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燕台诗四首使至塞上送沈子福之江东终南别业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庆清朝慢(禁幄低张)

推荐诗句: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安安稳稳  形容十分安定稳当。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安常习故  习:习惯;故:旧例。安于常规,习惯旧例。形容按照常规和老套办事,守旧而不思变革。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巴山蜀水  巴、蜀指四川一带。四川一带的山山水水。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闭目塞听  闭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听。形容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
  • 勃然大怒  勃然:突然。突然变脸大发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