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例证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疾战例证

疾战例证

查看疾战全诗

  实施突围作战,必须有组织有准备,不能仓卒行事。突围时应将突围方向选择在敌人包围圈的薄弱处,选择敌人戒备松懈的有利时机,出敌不意,突然开始。先集中火力。对突破地段实施短促而猛烈的袭击,迅速打开突破口,然后指挥主力迅速而有序地突出包围圈,并以强有力的后卫部队阻止敌人追击。突围作战还要鼓励士气,不怕牺牲,勇住直前。这是进行突围作战的一般原则。项羽垓下失败就是违背了这些原则所致。

  从汉高帝二年(前 205 年)五月开始,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围绕战略要地成皋(今河南荣阳汜水镇)展开了一场持久的争夺战,成皋几次易手。到汉高帝四年(前 203 年)十月,刘邦乘项羽东击之机,反攻成皋,将成皋攻占,并乘胜推进到广武(今荥阳东北)一线。项羽听说成皋失守,大惊失色,急忙由睢阳带主力返回,同汉军争夺成皋,与汉军对峙于广武。汉军依据险要地形,坚守不战。与此同时,韩信在黄河北岸连续获胜,并降服燕国,攻占齐国,对楚形成了迂回包围的战略态势,楚军进退两难,侧背又受到汉军的极大威胁,粮草补给也发生了问题,形势对项羽越来越不利。项羽于是便同刘邦讲和。刘邦此时也情疲力尽,无力一举消灭项羽,遂同意平分天下,双方以鸿沟(今荣阳附近)为界,以西归汉,以东属楚。

  同刘邦讲和后,项羽即撤兵东归。刘邦则采纳张良、陈平的建议,打消了西归的念头,率兵越过鸿沟,追歼楚军,同时下令韩信、彭越等部前来会合。汉五年(前 202 年)十二月,刘邦、韩信、彭越等各路大军会合在一起,在垓下(今安徽固镇县)追上项羽,并把他团团包围。为了打击楚军的士气,编了一曲楚歌,命令士兵在楚营四面唱和,勾起了楚军士兵的怀乡情绪,使其士气更加低落。项羽听到四而楚歌,以为汉军己全部占领楚地,心乱如麻,十分绝望,焦愁得难以入睡,便在帐中喝酒解闷。他呆望着心爱的美人虞姬,又抚摸着那匹随他征战多年的乌骓马,慷慨悲歌。左右之人见状都涕泪交横,呜咽不止,虞姬随声唱和:“汉王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吟罢拔下项羽佩剑,自刎身亡。项羽埋葬虞姬之后,率领八百名亲兵,乘着夜色,偷出楚营,向南逃去。汉兵发觉后,紧迫不舍。项羽一路苦战,逃到乌江边,在前无去路,后有追兵的形势下拔剑自刎。

  项羽垓下被国,处境险恶,但事仍有可为,只要他能振奋士气,选择汉军包围圈的薄弱部位,并力一战,突出重围并非不可能的事情。可惜项羽在被围后,丧失斗志,灰心绝望,在关键时刻置大军于不顾,只率领亲兵私自逃跑,从而导致了彻底失败。

推荐古诗: 沙丘城下寄杜甫封丘县国民党党歌(三民主义)浣溪沙(转烛飘蓬一梦归)子夜歌(寻春须是先春早)渡浙江问舟中人西宫春怨栾家濑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推荐诗句: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雁柱十三弦,一一春莺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不伏烧埋  伏:屈服;烧埋:烧埋银钱,旧时官府向杀人犯追缴赔给死者家属的埋葬费。比喻不伏罪或不听劝解。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可言宣  言:言语;宣:发表,表达。指不是言语所能表达的(用在说事物的奥妙、味道)。
  • 不了了之  了:了结,结束。用不了结的办法去了结。指把事情放在一边不管,就算完事。
  • 不吝珠玉  吝:舍不得。不要舍不得好的东西。恳切希望别人给予指教的谦词。
  • 不知轻重  不懂得事情要紧不要紧。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
  • 百世流芬  美名永传于后世。同“百世流芳”。
  • 泛萍浮梗  浮动在水面的萍草和树根。比喻踪迹漂泊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