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宣王向孟子请教关于大臣公卿的问题。 孟子说:“大王问的是什么样的卿呢?” 齐宣王说:“难道卿还有不同的吗?” 孟子说:“是有不同的,有显贵亲戚的公卿,有非王族的异姓公卿。” 齐宣王说:“请问显贵亲戚的公卿。” 孟子说:“国君有大的过错他们则劝谏,反复劝谏不听,就另立国君。” 齐宣王脸色一下子变得很难看。 孟子说:“大王不要见怪,大王问臣,臣不敢不以正面的答案回答。” 齐宣王脸色平静下来,然后问非王族的公卿。 孟子说:“国君有过错他们则劝谏,反复劝谏不听,他们就会离开这个国家。”
推荐古诗:
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二)、
禹庙、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
智通寺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
放歌(天地太无情)、
蝴蝶(两个黄蝴蝶)、
哨遍(为米折腰)、
谢池春(壮岁从戎)
推荐诗句: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八斗之才 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秉烛待旦 旦:早晨。手持点燃的蜡烛待天亮。
- 播糠眯目 撒播糠秕眯住别人的眼睛。比喻外物虽小,但造成的危害却很大。
- 博学多才 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 薄物细故 薄:微小;物:事物;故:事故。指微小的事情。
- 不打不成相识 指经过交手,彼此了解,结交起来就更投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