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墓址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张翰墓址

张翰墓址

查看张翰全诗

  其墓葬何处,曾有争议。

  清康熙屈运隆编纂的《吴江县志》 (1685 年 ) 说:“晋东曹掾张翰墓在二十九都南役圩”。乾隆十二年沈彤等人编纂的《吴江县志》 (1747 年 ) 说:“按《吴地记》云:张翰葬横山东五里。《吴郡图经续纪》云:张翰葬横山东五里,坟亡。《姑苏志》《吴县志》皆因之。则翰墓有确证,不可假托。”后出的乾隆县志不同意康熙县志的说法。

  《吴地记》虽然是最早的地情书。但此书“非一人一时之作,为后世重辑之残本”,“有他人之作窜入”。张心澄《伪书通考》称其书“伪窜”。因此该书仅几个字的含糊记述令人生疑。至于后面三本志书是“皆因之”,更难以使后人信服。

  清初长洲学者张大纯实地调查后,在《三吴采风类记》中明确记载张翰墓在二十九都二图南役圩,并作《过季鹰墓感赋》:

  弭节江干日已晡,季鹰高节冠东吴。宦情落落空千载,墓草青青傍五湖。

  杯酒生前轻将相,秋风身后重莼鲈。只今势利滔滔是,过此还应愧汗无?

  与沈彤同时代的北芦墟人沈刚中在其《分湖志》 (1747 年 ) 中记述:“南役圩有古墓,无封植树。民指为翰墓”。以后,嘉庆年间 (1800 年前后 ) ,该地曾有张翰墓碑出土,惜字迹模糊。同治九年 (1870 年 ) 吴江知县黎庶昌重修张翰墓并立石。

  1958 年 11 月 11 日 ,吴江县文教局派员查明:位于莘塔公社东联大队南役圩南端的张翰墓占地 50 平方米,封土高 1.5 米 ,墓西约 40 米 处的敬信庵曾供奉张翰的神位。墓碑和木神位已于去冬今春毁掉。当时建立三人保管小组,插牌明示。

  2000 年秋调查:张翰墓已于 60 年代中期毁掉,遗址在今莘塔镇枫西与荡东两村 ( 即原东联大队 ) 之间的东枫小学内,前排平房教室西半部即墓址所在;敬信庵原址上早已改建成村办公所和小工厂。张氏后代仍在东弥陀村,有东张、西张两支系。枫里桥、南役圩、莼鲈港又名二图港等都是当地地名;在明清朝均属二十九都二图。方言“二”念成“尼”,“二图港”转音成了“弥陀港”。此地在元荡东北滩。志书上元荡名“莼菜荡”,鼋荡、元荡均是后来的说法。

推荐古诗: 宫辞东陂遇雨率尔贻谢南池送郭司仓次北固山下行香子(天与秋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昭君怨(午梦扁舟花底)己亥杂诗(一十三度溪花红)别诸弟(梦魂常向故乡驰)替豆萁伸冤(煮豆燃豆萁)

推荐诗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傲雪欺霜  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傲,傲慢、蔑视。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端待举  有很多事情等着要兴办。
  • 百巧千穷  指有才能者境遇反而不好。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比屋可封  意思是在唐、虞时代,贤人很多,差不多每家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后比喻社会安定,民俗淳朴。也形容教育感化的成就。
  • 闭户读书  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