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贵知变动”,步兵的特点是灵活性大,能适应各种地形、天候和战斗形式,尤其利于险阻复杂的环境。步兵装备有各种长短兵器,攻守进退都比较机动灵活。但步兵的弱点是快速性不如骑,稳固性不如车。因此,在同车、骑交战时,最好能依托险隘的地形,扬己之长、抑敌之长。南宋初年,吴玠就是以此抵挡住金军进攻并屡次获胜的。
建炎四年(1130 年),金军进攻江南受挫,遂转为东守西攻,企图由陕入川,迂回包围,消灭南宋。九月,宋金在富平(今陕西富平北)展开激战,宋军大败,金军进逼四川。吴率兵数千,退守控扼蜀道的要隘和尚原(今陕西宝鸡西南),决心凭险据守,绍兴元年(1131 年)三月,金将没立首攻受挫。五月,又与乌鲁、折合二博分兵并进。吴玠针对金军骑兵特点,坚阵固垒,以避其锋,待其进入路狭多石的山谷下马步行时,挥军奋战,大败金军,十月初九,金帅完颜宗弼集兵数万,自宝鸣连营三十里,企图一举打开入川关口。宋军在吴玠的指挥下,依托险隘坚垒,以劲弓强弩轮番射击,打退金军多次猛攻,又以精兵夜袭金营,断其粮道,并在其退路设伏。经过三日激战,金军兵疲粮匮而退,遭宋军伏击大溃,宗弼身中两箭,将士死伤累累,此战,是宋金战争以来宋军获得的首次大捷,鼓舞了南宋军民抗金斗争的信心。此后,吴玠又指挥南宋军民,相继取得了饶凤关、仙人关大捷,彻底粉碎了金军由陕入川的企图,胜利地保卫了川陕大门。
金军以弓马骑射见长,但西北一带山势险峻,易守难攻,骑兵的优势无从发挥。而宋军却是以步兵为主,灵活机动,吴玠之所以屡败金军,关键在于他每战都能够根据敌我双方的不同特点,“必先占高原必胜之利”,健金骑兵无法施展其威力,然后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因此能够屡创强敌,多次获胜。
推荐古诗:
峨眉山月歌、
送范山人归太山、
江楼月、
夜筝(紫袖红弦明月中)、
夔州歌十绝句(其一)、
安定城楼、
芙蓉楼送辛渐、
行香子(草际鸣蛩,惊落梧桐)、
更漏子(水涵空,山照市)、
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
推荐诗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爱屋及乌 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八面见光 形容人非常世故,各方面都能应付得很周到。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白发千丈 形容头发既白且长,表示人因愁思过重而容颜衰老。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屋寒门 白屋:用白茅草盖的屋;寒门:清贫人家。泛指贫士的住屋。形容出身贫寒。
- 白衣卿相 古时指进士。唐代人极看重进士,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是说虽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