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及注释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第五节翻译及注释

第五节翻译及注释

查看第五节全诗

译文  孟季子问公都子说:“为什么说行为方式是内在的呢?”  公都子说:“对人表达内心的敬意,所以说是内在的。”  孟季子问:“有一个乡里的人比你兄长大一岁,该尊敬谁呢?”  公都子说:“尊敬兄长。”  孟季子问:“倒酒时先给谁斟呢?”  公都子说:“先给乡里人。”  孟季子说:“你内心尊敬的是兄长,所表现出的却是恭敬对待他人,可见行为方式是外在的,不是由内心发出的。”  公都子不能应答,便把这事告诉孟子。  孟子说:“应该尊敬叔父呢?还是尊敬弟弟呢?他会说:‘尊敬叔父。’你说:‘弟弟是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那该尊敬谁呢?’他会说:‘尊敬弟弟。’你就说:‘为什么又说要尊敬叔父呢?’他会说:‘这是因为地位的缘故。’你就说:‘是因为地位的缘故,需要尊敬兄长,但在不同的场合就该恭敬地对待他人。’”  孟季子听了这些话后,说:“在这种情况下尊敬叔父,在那种情况下尊敬弟弟,这毕竟是外在情况决定的,并不是由内心发出的。”  公都子说:“冬天则喝热汤,夏天则喝凉水,那么饮食是由外在的天气所决定的吗?”

注释1.孟季子:人名,情况不详,有三种说法,姑且不论。2.尸:《诗"召南"采蘋》:“谁其尸之?”《诗"小雅"楚茨》:“神具醉止,皇尸载起。”《仪礼·士虞礼》:“祝延尸。”《礼记·曲礼》:“孙可以为王父尸。”《仪礼·特牲礼》注:“尸,所祭者之孙也。祖之尸则主人乃宗子。祢之尸则主人乃父道。”《说文》:“尸,神像也。象卧之形。”这里用为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之意。3.庸:(yang雍)《书·尧典》:“畴咨若时登庸。”《书·康诰》:“用其义刑义杀,勿庸以次汝封。乃汝尽逊曰时叙,惟曰未有逊事。”《诗·王风·兔爰》:“我生之初,尚无庸。”《诗·齐风·南山》:“齐子庸止。”《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民鲜久矣。”《礼记·中庸》:“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说文》:“庸,用也。”这里用为用、需要之意。

推荐古诗: 南陵道中题菊花听流人水调子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六年春遣怀八首(检得旧书三四纸)闲居初夏午睡起(梅子留酸软齿牙)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长夜难明赤县天)水调歌头(久有凌云志)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推荐诗句: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拔山盖世  盖世:超越天下人,世上第一。力能拔掉大山,形容力大勇猛,当代无比。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驹过隙  白驹:白色骏马,比喻太阳;隙:缝隙。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 笔墨官司  比喻用文字进行的辩论、争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髀肉复生  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 兵在其颈  刀架在脖子上。比喻危险已非常逼近。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辞劳苦  辞:推托。劳苦:劳累辛苦。不逃避劳累辛苦。形容人不怕吃苦,毅力强。
  • 不当人子  表示歉意或感谢的话,意思是罪过,不敢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