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例证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火战例证

火战例证

查看火战全诗

  本篇所言火战,是在被围状态下挫败敌人火攻的战术,具有防御的性质,只能救于一时,而难以持久。特别是敌人实行火攻,一般是处于上风处,而我军处于下风处。在这种情况下,以火攻对火攻,不仅难以达到目的,反而会烧及自己。因而本篇所言的人战方法,在实战中的实用价值很小。与此相反,在占有天时、地利的情况下,对敌实施火攻,是古代经常使用的战法之一,夷陵之战就是以火攻取胜的范例。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 年),东吴孙权袭夺荆州,擒杀蜀将关羽。蜀章武元年(221 年),刘备不顾群臣反对,率军攻吴,企图为关羽报仇,夺回荆州。这年七月,刘备率十多万军队发起了大规模进攻。当时,蜀、吴两国的疆界已西移至巫山附近,长江三峡成为两国之间的主要通道。刘备派遣将军吴班、冯习率领四万多人为先头部队,夺取峡口,攻入吴境,在巫地(今湖北巴东)击破吴军李异、刘阿部,占领稊归。

  孙权在蜀军的大举进攻下,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统率五万人抵御蜀军。陆逊通过对双方兵力、士气以及地形诸条件的仔细分析,认为刘备兵势强大,居高守险,锐气正盛,求战心切,吴军应暂时避其锋芒,再伺机破敌。于是说服诸将放弃立即决战的要求,实施战略退却,一直后撤到夷道(今湖北宜都)、猇亭(今湖北宜都北古老背)一线,然后在这里转入防御,遏止蜀军推进。这样,吴军完全退出了高山峻岭地带,把兵力难以展开的数百里山地让给了蜀军。

  次年正月,蜀汉吴班率领的水军进入夷陵地区,屯兵长江两岸。二月,刘备亲率主力进抵亭,设立太本营。这时蜀军已深入吴境二三百公里。在吴军扼守要地、坚不出战的情,况下,蜀军不得已在巫峡、建平(今四川巫山北)至夷陵一线数百里地段上设立了几十个营寨。从正月到六月,两军相持不决。刘备百般挑战,陆逊均不予理睬。六月的江南,正值酷暑时节,气候炎热,蜀军将士不胜其苦,只好将水军转移到陆地,把军营设于深山密林里,依傍溪涧;屯兵休整,准备待秋后再发动进攻,由于蜀军处于吴国境内二三百里的崎岖山道上,远离后方,后勤保障困难,加上连营百里,兵力分散,从而为陆逊反击提供了可乘之机。

  陆逊在大举反攻前,先派小部队进行了一次试探性进攻,从中找到了火攻蜀军连营的作战方法。因为当时江南正是盛夏,气候炎热,而蜀军的营寨都是由木栅筑成、周围又全是树林、茅草,一旦起火,就会烧成一片。陆逊命令吴军士兵各持一把茅草,乘夜突袭营寨,顺风放火,火势迅速漫廷,蜀军大乱。陆逊乘势发起反攻。吴将朱然率军猛插蜀军后部,切断蜀军退路。陆逊主力在腕亭向蜀军展开猛烈进攻,很快攻破蜀军四十余座营寨。刘备见全线崩溃,逃到夷陵西北马鞍山,陆逊集中兵力,四面围攻,又歼灭蜀军数万之众。至此蜀军溃不成军,大部死伤和逃散,辎重丧失殆尽。刘备在部将护卫下拼死突围,摆脱追兵,逃入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次年四月,恼羞于夷陵惨败,一病不起,亡故于白帝城,夷陵之战就这样结束了。

  此战,陆逊正确分析敌情,大胆后退诱敌深入,最后巧用火攻,终于以五万兵力一举击败占有优势的蜀军,创造了古代火攻胜数的光辉范例。

推荐古诗: 刘九法曹郑瑕邱石门宴集渡荆门送别建昌江浪淘沙(白浪茫茫与海连)浪淘沙(青草湖中万里程)惜牡丹花村舍燕望江南(多少泪)洛桥晚望积雨辋川庄作

推荐诗句: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蛾眉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暗室屋漏  指别人看不见的地方;隐私之室。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般奉承  用各种方式来恭维讨好人。
  • 百衣百随  什么都依从。形容一切都顺从别人。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伯歌季舞  伯:大哥;季:小弟。哥哥唱歌,弟弟跳舞。比喻兄弟之间亲密无间。
  • 不服水土  不能适应移居地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
  • 不绝于耳  绝:断。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