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例证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武锋例证

武锋例证

查看武锋全诗

  战场形势千变万化,有利战机稍纵即逝。捕捉、把握和创造战机,是取得作战胜利的关键因素。李璘夜袭蔡州取得成功,就是善于创造和把握战机的结果。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一蹶不振,各地藩镇拥兵自立,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割据申(今河南信阳)、光(今河南潢川)、蔡(今河南汝南)三州,成为当时藩镇割据的一个顽固堡垒。唐王朝多次派兵讨伐,但都无功而还。元和十一年(816 年)十二月,太子詹事李愬毛遂自荐,任唐(今河南泌阳)、随(今属河北)、邓(今河南邓县)三州节度使,指挥西路唐军参加讨伐。

  十二年正月,李愬到达唐州,时值唐、邓军屡败之后,士气沮丧,畏敌怯战。李愬走马上任之后,先安定军心,对将士们说:“皇帝派我来不是为了打仗,而是来抚慰你们的。”吴元济本来就轻视李愬,闻讯后信以为真,对李愬不再严加戒备防范。而李愬在稳定军心后,暗中积极厉兵秣马,修缮军械,增调军队,加紧备战。同时分化瓦解淮西军,先后俘获和招抚吴元济部将丁士良、陈光洽、吴秀琳、李忠义、李愬等人。他从降将降卒那里,详细了解到淮西地形险易、兵力虚实等情况。三月,北路唐军在郾城附近击败淮西军主力,攻克郾城。吴元济见郾城失守,急调蔡州部队加强洄曲(郾城东南)守军,将主要兵力放在北线,吴元济老巢蔡州城守备空虚。李愬于是决定奇袭蔡州。

  十月十五日,北风怒吼,大雪漫天。李愬利用这一天候,命李愬、李忠义率精兵三千为前锋,自率三千人为中军,今田进诚率三千人殿后,秘密向蔡州进军。唐军急进六十里,黄昏时到达军事要地张柴村,吴元济守军毫无防备,遭到全歼。部队稍事休息后,即留五百人镇守,以断敌朗山(今河南确山)救兵;令五百人截断通往洄曲的桥梁,防洄曲守军回救。随后继续东进。入夜,风雪大作,李愬率部克服重重困难,全军急速前进,经过七十里的雪夜强行军,于凌晨赶到蔡州外城。蔡州已三十多年无战事,又逢风雪天气,戒备松弛。唐军到达城下时,城内守军毫无察觉。李愬派勇士登城而入,尽杀守门士卒,打开城门,唐军大部队蜂涌而入。等到吴元济从被窝中被部下叫醒时,住宅已被唐军包围。吴元济见大势已去,只得束手就擒。

  此战,李愬因势利导,麻痹对方,利用恶劣天候,敌人放松戒备、防守空虚,出其不意,攻敌不备,长驱突袭,终于一举获胜。从此结束了淮西割据局面,并促使成德、卢龙、横海、淄膏等藩镇先后归顺朝廷,唐王朝又一度重归统一。

推荐古诗: 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秋登兰山寄张五古薄命妾酬郭给事(洞门高阁霭余晖)使至塞上卜算子(缺月挂疏桐)减字木兰花(漫天皆白)西江月(军叫工农革命)新城道中(东风知我欲山行)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推荐诗句: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山无陵,江水为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分轩轾  不分高下、轻重。比喻对待二者的态度或看法差不多。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堪入目  指形象丑恶,使人看不下去。
  • 不愧屋漏  愧:惭愧;屋漏:古代室内西北角安放小帐的地方。原意是虽在宗庙里,但无愧畏之心。后比喻即使在暗中也不做坏事,不起坏念头。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布衣之交  布衣:平民。旧指贫寒老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