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叔伦的诗,体裁形式多样:五言七言,五律七律,古体近体,皆有佳作。题材内容也十分丰富:有反映战乱中社会现实的,有揭露昏暗丑恶世道的,有同情民生疾苦的,有慨叹羁旅离愁的,也有描绘田园风光的……而在他的诸多诗篇中,最有价值、最富有社会意义的,还应该说是那些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例如:《女耕田行》:“无人无牛不及犁,持刀砍地翻新泥。”“姊妹相携心正苦,不见路人唯见土。”写尽农家妇女劳作之苦;《边城曲》:“人生莫作远行客,远行莫戍黄沙碛,黄沙碛下八月时,霜风裂肤百草衰。”写远戍边城士兵的艰辛; 《屯田词》开始写:“春来耕田遍沙碛,老稚欣欣种禾麦”,后来在遇到天旱、蝗灾、颗粒无收的情况下,官吏还强迫去砍伐南山树木,赶着耕牛去,耕牛也因“霜重草枯”而冻死,诗人禁不住发出“艰辛历尽谁得知,望断天南泪 如雨”的慨叹。这些诗,不仅从正面描写封建压迫与剥削下劳动者的痛苦生活,而且语言平易畅达,描写细腻委婉,感情充沛连绵,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另外,戴叔伦还给后人留下了颇为有名的论诗名言,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对宋明以后的神韵派和性灵派诗人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推荐古诗:
中山孺子妾歌、
义鹘行、
念昔游、
湘中、
嘲桃、
忆住一师、
采桑子(亭前春逐红英尽)、
清平乐(别来春半)、
出塞、
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推荐诗句: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鞍不离马,甲不离身 甲:铠甲,古人打仗时穿的护身衣。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比翼双飞 比翼:翅膀挨着翅膀。双飞:成双的并飞。比喻夫妻情投意合,在事业上并肩前进。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薄技在身 薄:微小。指自己掌握了微小的技能。
- 不分青红皂白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布帆无恙 比喻旅途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