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荀鹤是晚唐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提倡诗歌要继承风雅传统,反对浮华,其诗作平易自然,朴实质明畅,清新秀逸。著有《唐风集》(十卷),其中三卷收录于《全唐诗》。 诗人的本性,天然好赋吟,作中多有如此之自咏: “无人开口不言利,只我白头空爱吟。”(《山居自遣》) “苦吟只天性,直道世将非。”(《寄从叔》) “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郊居即事投李给事》) “不是营生拙,都缘觅句忙。”(《山中寄友人》) “自小僻于诗,篇篇恨不奇。苦吟无暇日,华发有多时。”(《投李大夫》) “多惭到处有诗名,转觉吟诗僻性成。”(《叙吟》) 二、多题赠僧侣寺院隐居山士之作。对佛门有一定的领悟和向往。三、句作中不刻意规避重字。 “满酌劝君酒,劝君君莫辞。”(《送人游江南》) “今日偶题题似着,不知题后更谁题。”(《题瓦棺寺真上人院矮桧》)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投长沙裴侍郎》) “朝喜花艳春,暮悲花委尘。不悲花落早,悲妾似花身。”(《春闺怨》) 一生苦贫而励志好学。“贫”慨多见诗中。“昼短夜长须强学,学成贫亦胜他贫。” 综观其诗,成就一般,因其守贫乐道,亦得诗之真趣。虽亦不免干禄戚怀之忧,但也是人之常情。 诗题材可分三类,风格也因类而别。数量甚多的描写山林隐居生活的五律追求枯寂静冷的境界,与晚唐贾岛派风格相近。艳情诗近艳丽的温(庭筠)李(商隐)派诗人韩偓;代表作《春宫怨》以宫女身世象征怀才不遇,有宫词为唐第一之誉,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颇有名,时称杜诗三百首,尽在一联中。奠杜荀鹤文学史地位的是他反映现实、同情下层人民疾苦的诗作。《时世行》二首(《山中寡妇》、《乱后逢林叟》),《题所居村舍》写战乱造成的农村萧条凋敝;《再经胡城县》声讨杀人升官的官吏;《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指斥藩镇乘乱拥兵的野心;《蚕妇》、《田翁》揭露繁重赋役带给人民的灾难;《雪》暴露不平的阶级对立,都从不同侧面揭示了晚唐乱世社会现实的本质。这类诗用短篇近体浓缩对现实的忧患不平和对人民苦难的深深同情,擅用对比,语言清新通俗而爽健有力,继承白居易等新乐府诗传统而有创造发展。严羽《沧浪诗话》列杜荀鹤体。今存《唐风集》3卷,是诗人自编诗集,收诗300多首,均律诗绝句。
推荐古诗:
塞上曲(大汉无中策)、
山中问答、
夜泊牛渚怀古、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宫辞、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沁园春(独立寒秋)、
题张苍水集(北望中原涕泪多)、
临江仙(一别都门三改火)、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
推荐诗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柳如眉,云似发,鲛绡雾縠笼香雪、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岸然道貌 指严肃的神态。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把饭叫饥 比喻多此一举。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闭门羹 拒绝客人进门叫做让客人吃闭门羹。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闭门思过 过:过失。关起门来反省。
- 禀性难移 本性难以改变。
- 跛鳖千里 跛脚的鳖只要半步也不停留,也能走千里。比喻只要坚持不懈,即使条件很差,也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