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水泽边女子思念一位小伙子的情歌。三章十八句,每章意思基本相同,都是叙述看见池塘边的香蒲、兰草、莲花,便想到自己恋慕的健美男青年,不禁心烦意乱,情迷神伤,晚上觉也睡不着,于是一腔愁闷,发而为歌,遂唱出此篇。诗意显豁,本不劳曲求,然而《毛诗序》乃云:“《泽陂》,剌时也。言灵公君臣淫于其国,男女相说,忧思感伤焉。”谓此诗刺陈灵公偕大夫孔宁、仪行父与夏姬通奸,导致国中淫风炽盛。按之文本,此说扞格难通,为今人所不取。至于说此诗为伤逝之作(姚际恒《诗经通论》)、忧忠臣孤立之作(刘沅《诗经恒解》),也都证据不足。
应该说,春秋战国时代,在爱情方面,女性还有很大的自由度。封建意识形态中伦常观念,还没有成为社会伦理的统治思想。特别在民间,男恋女,女恋男,发而为诗为歌,皆真挚动人,和日后理学家所理解的大不一样。《泽陂》是一首女子思恋男子的歌,见景生情,真率坦诚,全诗弥漫着一股清新的气息。
全诗三章,都用生于水泽边的植物香蒲、兰草、莲花起兴,蓬蓬勃勃的植物,波光潋滟的池水,呼唤着生命的旺盛发展。女子目睹心感,自然而然地想起所思恋的男子了。不知这两个青年,究竟是相恋相思,还是女方在单相思。但是,这个女子是强烈地爱上男方了。在她眼中心里,男子“硕大且卷”、“硕大且俨”。爱是感性的行为,男子身材高大强壮,神态庄重有威仪,这些可以捉摸的外形和品格,就成了女子择爱的具体的感性的条件。思念中的男子,与女子心目中的爱人是那样一致,所以女子自然真诚地赞美起男子来。不过,眼下女子还没有得到男子爱的允诺,还不知道男子会不会以爱来回报,因此,她睡不安,行不安,流泪伤心,希冀等待。细节的描述,把内心真挚的爱,衬托得十分强烈。
推荐古诗:
长安秋望、
杭州春望、
久不见韩侍郎,戏题四韵寄之、
征夫、
春日上方即事、
终南别业、
五古(去去思君深)、
无题(大江歌罢掉头东)、
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
江城子(天涯流落思无穷)
推荐诗句: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傲睨一世 睨:斜视。高傲地旁观,对当代的一切都不看在眼里。形容傲慢自负,目空一切。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卉千葩 常比喻事物丰富多彩,景象繁荣兴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百依百顺 什么都依从。形容一切都顺从别人。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管不顾 指对人不照料,也指举动莽撞,不顾别人。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不正之风 不正当的社会风气。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