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元日”是阴历正月初一。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习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到今天。屠苏,指古代春节时喝的用屠苏草或几种草药泡的酒。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这两句是说:在爆竹的响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人们喝着过节的屠苏酒,暖洋洋地感到春天已经来临。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承接前面诗意,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曈曈日”,指由暗转明的朝阳。结尾一句描述转发议论。桃符:指画有神荼、郁垒两个神像或写有这两个神像名字的桃木板,正月初一清晨挂在门上,以求“避邪”。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总把新桃换旧符”,是个压缩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旧符”省略了“桃”字,交替运用,这是因为七绝每句字数限制的缘故。意思是:都是用新桃符替换了旧桃符。以桃符的更换揭示出“除旧布新”的主题。
其实,这首诗表现的意境和现实,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它是以除旧迎新来比喻和歌颂新法的胜利推行。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其中含也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的这一规律。
推荐古诗:
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
和刘郎中学士题集贤阁、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赠渔父、
日日、
山居秋暝、
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
和侄女王城(东风未肯入东门)、
春晴怀故园海棠(竹边台榭水边亭)、
浣溪沙(天末同云暗四垂)
推荐诗句: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
伤心莫语,记那日旗亭,水嬉散尽,中酒阻风去
热文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安神定魄 魄:魂魄。安定心神,恢复神智。
- 岸谷之变 比喻政治上的重大变化。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败鼓之皮 败:破旧。破鼓皮可作药材。比喻虽微贱,却是有用的东西。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负众望 负:辜负;众:众人;望:期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惑之年 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可向迩 迩:近。不可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