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治上,曹植是一位悲剧人物,然而政治上的悲剧客观上促成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卓越成就。曹植的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白马篇》赞赏幽并游侠儿的高超武艺和爱国精神,寄托了诗人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憧憬;后期的诗歌则主要表达由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如《赠白马王彪》在抒情中穿插以叙事写景,将诗人备受迫害的感情凝聚起来,痛斥小人挑拨曹丕与他们的手足之情,对任城王的暴卒表示深切的悼念。《七哀》则以思妇自喻,切切哀虑兄弟异路之情,命意曲折,感情凄婉,含蓄蕴藉。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他现存诗歌九十余首,其中有六十多首是五言诗。他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应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曹植的诗又有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这是一个时代的事业,却通过了曹植才获得完成”。曹植是建安文学之集大成者,对于后世的影响很大。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他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南朝大诗人谢灵运更是赞许有佳:“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1]成语“才高八斗”便是由此得来。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曹植诗歌的艺术特点可以概括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推荐古诗: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其七)、
重别梦得、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满江红(又捱过、几番秋色)、
苏慕遮(向来痴)、
示长安君(少年离别意非轻)、
寄别李德远(萧萧风雨临川驿)、
七绝(古人学问无遗力)、
鹊桥仙(华灯纵博)、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
推荐诗句: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热文成语
- 按行自抑 按:克制。约束自己的行为。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博闻辩言 博:多。闻:传闻。辩言:巧言。形容道听途说,似是而非的言论。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苟言笑 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
- 不可言宣 言:言语;宣:发表,表达。指不是言语所能表达的(用在说事物的奥妙、味道)。
- 不念旧恶 念:记在心上。不计较过去的怨仇。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
- 繁文末节 文:规定、仪式;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
- 泛萍浮梗 浮动在水面的萍草和树根。比喻踪迹漂泊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