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隐公四年翻译

隐公四年翻译

查看隐公四年全诗

  四年春季,卫国的州吁杀了卫桓公而自立为国君。

  鲁隐公和宋殇公会见,打算重温在宿地所建立的友好。还没有到预定的日子,卫国人来报告发生了叛乱。夏季,隐公和宋殇公在清地会见。

  当宋殇公即位的时候,公子冯逃到了郑国。郑国人想送他回国。等到州吁立为国君,准备向郑国报复前代国君结下的怨恨,以此对诸侯讨好,安定国内人心。他派人告诉宋国说:“君王如果进攻郑国,除去君王的祸害,以君王为主,敝邑出兵出物,和陈、蔡两国一道作为属军,这就是卫国的愿望。”宋国答应了。这时候陈国、蔡国正和卫国友好,所以宋殇公、陈桓公、蔡国人、卫国人联合进攻郑国,包围了国都的东门,五天以后才回去。

  鲁隐公向众仲询问说:“卫国的州吁能成功吗?”众仲回答说:“我只听说用德行安定百姓,没有听说用祸乱的。用祸乱,如同要理出乱丝的头绪,反而弄得更加纷乱。州吁这个人,仗恃武力而安于残忍。仗恃武力就没有群众,安于残忍就没有亲附的人。大家背叛,亲近离开,难以成功。军事,就像火一样,不去制止,将会焚烧自己。州吁杀了他的国君,又暴虐地使用百姓,不致力于建立美德,反而想通过祸乱来取得成功,就一定不能免于祸患了。”

  秋季,诸侯再次进攻郑国。宋殇公派人前来请求出兵相救,隐公推辞了。羽父请求出兵相会合,隐公不同意。羽父坚决请求以后便前去。所以《春秋》记载说:“翚帅师”,这是表示讨厌他不听命令。诸侯的军队打败了郑国的步兵,割取了那里的谷子便回来。

  州吁不能安定他的百姓。石厚向石碏询问安定君位的办法。石碏说:“朝觐周天子就可以取得合法地位。”石厚说:“如何才能去朝觐呢?”石碏说:“陈桓公正在受到天子的宠信。现在陈、卫两国正互相和睦,如果朝见陈桓公,让他代为请求,就一定可以成功。”于是石厚就跟随州吁到了陈国。石碏派人告诉陈国说:“卫国地方狭小,我老头子年纪已七十多了,不能做什么事了,这两个人,确实杀死了我国君主,请您趁此机会搞掉他们。”陈国人把这两个人抓住,而请卫国派人来陈国处理。九月,卫国人派右宰丑在陈国的濮地杀了州吁,石碏派他的管家獳羊肩在陈国杀了石厚。

  君子说:“石碏真是个忠臣。讨厌州吁,同时加上儿子石厚。‘大义灭亲’就是这样的情况吧!”

  卫国人到邢国迎接公子晋。冬季,十二月,卫宣公即位。《春秋》记载说“卫人立晋”,这是说出于大众的意思。

推荐古诗: 后游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正月十五闻京有灯恨不得观浪淘沙(往事只堪哀)从军行(烽火城西百尺楼)菊花多丽(小楼寒)素馨(金碧佳人堕马妆)减字木兰花(漫天皆白)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

推荐诗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兽炉沉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写入相思传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安如磐石  磐石:大石头。如同磐石一般安然不动。形容非常稳固。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安故重迁  指安于旧俗,不轻易改变。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昂然自若  形容气宇轩昂满不在乎的样子。
  • 暗斗明争  暗里明里都在进行斗争。常形容尽力争权夺利。
  • 暗箭中人  暗:暗中;箭:放箭;中:中伤。放冷箭伤害人。比喻暗中用阴险的手段攻击或陷害别人。
  • 巴山夜雨  指客居异地又逢夜雨缠绵的孤寂情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驹过隙  白驹:白色骏马,比喻太阳;隙:缝隙。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 百里挑一  一百个当中就挑出这一个来。形容人才出众。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