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献治学勤苦,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学者。“读书日有程课,凡所论著,隐括于所为日记”(《清史稿·谭廷献传》)。二十五、六岁后,潜心经学,倾向今文学派,重微言大义。他的骈文,规仿六朝,高出时人,诗亦“优柔善入,恻然动人”(吴怀珍《复堂诗叙》)。但以词与词论的成就最突出。
谭献的论词主张,本于常州词派张惠言、周济,较周济"有寄托入,无寄托出"之论,更趋具体。他称赞常州派兴,"而比兴渐盛"(《复堂日记》),极力推尊词体。他认为,词“上之言志永言,次之志洁行芳,而后洋洋乎会于风雅”(《复堂词录序》),不应当视为“小道”;强调词要有“寄托”,自谓早年读词,即“喜寻其旨于人事,论作者之世,思作者之人”,提出“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同前)。他选清人词为《箧中词》今集6卷,续集4卷,“以比兴为本,庶几大廓门庭,高其墙宇”(《复堂日记》),并详著其流别;又曾评点周济《词辨》,皆意在阐发自己的论词主张,影响甚大。叶恭绰说他“开近三十年之风尚”(《广箧中词》)。
推荐古诗:
后游、
屏风绝句、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
梧桐影(明月斜)、
嘲顽石幻相(女娲炼石已荒唐)、
水龙吟(燕云十八飞骑)、
南歌子(山与歌眉敛)、
别滁(花光浓烂柳清明)、
望江道中(吾道非邪来旷野)、
忆仙姿(曾宴桃源深洞)
推荐诗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八面莹澈 比喻精明练达,洞察一切。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罢黜百家 罢黜:废弃不用。原指排除诸子杂说,专门推行儒家学说。也比喻只要一种形式,不要其他形式。
- 白龙鱼服 白龙化为鱼在渊中游。比喻帝王或大官吏隐藏身分,改装出行。
- 百鸟朝凤 朝:朝见;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旧时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
- 百年大计 大计:长远的重要的计划。指关系到长远利益的计划或措施。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搬唇递舌 挑拔是非。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秉烛夜游 秉:执持。旧时比喻及时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