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夏季,各诸侯联军进攻郑国,这是由于郑国入侵宋国的缘故。
郑厉公从栎地回到国都,没有及时通知楚国。秋季,楚国进攻郑国,到达栎地,这是为了报复郑厉公对楚国不恭敬没有及时通知的缘故。
郑厉公惩罚参与雍纠之乱的人。九月,杀死了公子阏,砍去强鉏的两脚。
公父定叔逃亡到卫国。过了三年,郑厉公又让他回国了,说:“不能让共叔在郑国的后代没有禄位。”让他在十月回到国内,说:“这是好月份,十月是个满数呢。”
君子认为,“强鉏不能保住他的两脚”。
冬季,鲁庄公和齐桓公、宋桓公、陈宣公、卫惠公、郑厉公、许穆公、滑伯、滕子在幽地一起结盟,这是为了对郑国讲和。
周僖王派虢公命令曲沃伯建立一军,做晋国国君。
当初,晋武公进攻夷地,俘虏了夷诡诸。..国为他请求因而释放了他。
后来夷诡诸并不报答,所以子国(即..国)作乱,对晋国人说:“和我一起进攻夷地而夺取它的土地。”就带着晋国军队进攻夷地,杀死了夷诡诸。周公忌父逃亡到虢国。到周惠王时便又立他为君而恢复夷地。
推荐古诗:
古风(代马不思越)、
山中与幽人对酌、
采莲曲、
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
梧桐影(明月斜)、
春晓、
秋夕贫居述怀、
声声慢(寻寻觅觅)、
己亥杂诗(秋心如海复如潮)、
浣溪沙(草偃云低渐合围)
推荐诗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暗度金针 度:通“渡”,过渡,引申为传授。后用于比喻秘诀。又借指幕后交易。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日衣绣 衣:穿;绣:五彩制绣的官服。白天身着华贵官服,使人看见。旧时比喻富贵后还乡,向乡亲们夸耀。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秉笔直书 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耻下问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