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僖公十九年翻译

僖公十九年翻译

查看僖公十九年全诗

  十九年春季,秦国人就筑了城而移民居住在新里。宋人抓住了滕宣公。

  夏季,宋襄公让邾文公杀死鄫子来祭祀次睢的土地神,想因此使东夷来降附。司马子鱼说:“古时候六种畜牲不能相互用来祭祀,小的祭祀不杀大牲口,何况敢于用人作牺牲呢?祭祀是为了人。百姓,是神的主人。杀人祭祀,有什么神来享用?齐桓公恢复了三个被灭亡的国家以使诸侯归附,义士还说他薄德,现在一次会盟而侵害两个国家的国君,又用来祭祀邪恶昏乱的鬼神,要拿这个来求取霸业,不也是很难吗?得以善终就算幸运了。”

  秋季,卫军进攻邢国,以报复菟圃这一役。这时卫国大旱,为祭祀山川而占卜,不吉利。甯庄子说:“从前周室发生饥荒,打败了商朝就丰收。现在正当邢国无道,诸侯没有领袖,上天或者是要让卫国进攻邢国吧!”听从了他的话,征集军队就下了雨。

  宋军包围曹国,为了讨伐曹国的不肯顺服。子鱼对宋公说:“文王听到崇国德行昏乱而去攻打,打了三十天,崇国不投降。退兵回国,修明教化,再去攻打,文王就驻扎在过去所筑的营垒里,崇国就投降了。《诗》说:‘在嫡妻面前作出示范,由此而作为兄弟们的表率,以此来治理一家一国。’现在君王的德行恐怕还有所欠缺,而以此攻打曹国,能把它怎么办?何不姑且退回去自己检查一下德行,等到没有欠缺了再采取行动。”

  陈穆公请求在诸侯间重新建立友好关系,表示不忘齐桓公的德行。冬季,在齐国会盟,重新建立齐桓公时代的友好关系。

  梁国灭亡了,《春秋》没有记载灭亡梁国的是谁,是因为祸害是梁国自己找取的。当初,梁伯喜好大兴土木,屡次筑城而无人居住,百姓疲倦得不能忍受,就说:“某某敌人要来了。”于是在国君的宫室外挖沟,说:“秦国将要袭击我国。”百姓害怕而溃散,秦国就趁机占取了梁国。

推荐古诗: 剑客更漏子(金雀钗)梧桐影(明月斜)与诸子登岘山听流人水调子出守桐庐道中除夜宿太原寒甚(寄语天涯客)绝句(扁舟明月两峰间)望江南(随身伴)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

推荐诗句: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日月之行,若出其中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安富尊荣  安:安逸;富:富有;尊:尊贵;荣:荣耀。安定富足,尊贵荣华。也指安于富裕安乐的生活。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安贫守道  安于贫穷,恪守信仰。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八方呼应  呼应:彼此声气相通。泛指周围、各地。形容各方面互通声气,互相配合。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败鼓之皮  败:破旧。破鼓皮可作药材。比喻虽微贱,却是有用的东西。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兵强马壮  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
  • 播糠眯目  撒播糠秕眯住别人的眼睛。比喻外物虽小,但造成的危害却很大。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避斧钺  斧钺: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 不得其所  原指未得善终,后指没有得到适当的安顿。也指不能达到目的。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