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文言现象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杂说四·马说文言现象

杂说四·马说文言现象

查看杂说四·马说全诗

通假字(1)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显现、表现。(2)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通“饲”饲养;“材” 通 “才”,才能。(3)其真无马邪: “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

古今异义例: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是:古义:这样的。今义:判断词。例:安求其能千里也?安:古义:怎么。今义:安全;安定;安装。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古义:同样。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例:一食或尽粟一石。或:古义:有时,有的人,也许。今义:或者。例: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然后:古义:副词,表示一种情况出现以后,出现另一种情况,着重表示前事是后事的条件。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个动作或情况之后。例: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食(sì):通“饲”喂养。食(shí):吃。例: 策之不以其道。策:古义:马鞭,鞭策。今义:策划,策略。例: 虽有千里之能。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一词多义1.之虽有千里之能:的。祇辱于奴隶人之手:的,结构助词。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定语后置标志。无义。策之不以其道:它,代词。食之不能尽其才: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2.能虽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力。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3.策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活用动词,用鞭子打。执策而临之:马鞭。(策勋十二转:动词,记载 ——自《木兰诗》)。4.而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转折,但是。执策而临之:连词,表修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连词,表承接。5.食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 喂养,动词。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吃,动词。6.其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词,代“千里马”。食之不能尽其材:代词,代千里马的。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代词,它的。其真无马邪:难道,表反问,加强语气。其真不知马也:表推测,“恐怕”。策之不以其道:代词,代鞭策千里马的方法。7.以不以千里称也:把,用。策之不以其道:按照。8.尽: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尽。食之不能尽其材: 使……尽,竭尽。9.虽:虽有千里之能:虽然故虽有名马:即是【策】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名词动用)执策而临之 (名词,鞭子)【其】安求其能千里也 (它)其真无马邪 (难道,表反问语气)其真不知马也 (介词,难道,表推测语气)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它的)策之不以其道 (它的,代词)【之】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的,助词)马之千里者 (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策之不以其道 (它,代千里马,代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不译,补充音节)虽有千里之能 (的,助词)【以】不以千里称也 (凭借)策之不以其道 (按照)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凭,靠)能以径寸之木 (用)【尽】一食或尽粟一石 (吃尽)食之不能尽其材 (竭尽)【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吃)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通“饲”,喂)一食或尽粟一石 (吃一顿)【或】或以为死 (有的人)一食或尽粟一石 (有时)【易】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改变)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 (交换)【能】安求其能千里也 (助动词,能够)虽有千里之能 (名词,能力)【而】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连词,表示转折)执策而临之 (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

实词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喻指像千里马一样的人才伯乐——擅长相马之人,喻指能够识别、赏识人才的人辱——受屈辱骈—两马并驾称——以...著称一食——吃一顿食马者——“食”.通“饲”,.本文指浅薄愚妄、埋没人才的统治者才美——才能,美貌见——“见”通“现”,显现等——等同,一样常——普通的是——这样的策之——驱使它。策,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意为鞭策,驾驭(执)策——打马的鞭子道——方法尽——竭尽材——“材”通“才”,才能鸣——鸣叫通——通晓执——握临——面对知——识别,了解

虚词而(而伯乐不常有)——表转折,但是(语气较重);却(语气较轻)故——因此于——在之——结构助词,的以——凭借虽——即使(故虽有名马);虽然(虽有千里之能)或——有时(马每顿餐吃的粮食不一定为固定量)其——代“千里马”安——怎么(策)之——作代词,代千里马以——按照(鸣)之——助词,补充音节,无意义而(执策而临之)——表修饰

词类活用1、形容词用作动词:辱:受屈辱。例句:祇辱于奴隶人之手。尽:吃尽。例句:一食或尽粟一石。2、名词用作动词:策:原意指马鞭,这里用作动词,引申为用鞭子打,这里是驱使的意思。例句:策之不以其道。3、数量词用作动词:千里:日行千里。例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尽:使……尽,竭尽。例句:食之不能尽其材。

特殊句式1. 反问句:其真无马邪?2.定语后置:马之千里者。3.介词结构后置: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4.省略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5.省略句:策之不以其道。

重点语句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被埋没的直接原因:论点;点明中心)2.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被埋没的直接原因)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其真不知马也 可不写)(被埋没的根本原因)4.其真不知马也。(再次点明文章中心句子)5.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千里马的遭遇)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对千里马的惋惜、同情,对食马者的讽刺)7.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食马者的无知、浅薄)

推荐古诗: 箜篌谣夜泊牛渚怀古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南征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戏题磐石早朝登鹳雀楼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推荐诗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昂霄耸壑  昂:高;壑:峪。高出霄汉,耸立山壑。形容才能杰出,建树宏大功业。也形容志气高昂,胸怀广阔。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白华之怨  指女子失宠之哀怨。
  • 白龙鱼服  白龙化为鱼在渊中游。比喻帝王或大官吏隐藏身分,改装出行。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约而同  约:相约。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