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文言现象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岳阳楼记文言现象

岳阳楼记文言现象

查看岳阳楼记全诗

一词多义明:(1)(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越明年(2)(明媚) 至若春和景明以:(1) (来) 属予作文以记之(2)( 因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夫:(1)(那) 予观夫巴陵胜状(2)(表句尾感叹) 嗟夫观:(1)( 看) 予观夫巴陵胜状(2)( 景象)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极:(1)(直到)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2)(穷尽,尽头) 此乐何极(3)(表示程度深) 感极而悲者矣或:(1)(或许 )或异二者之为(2)( 有时) 而或长烟一空空:.(1)( 天空) 浊浪排空2)( 消散) 长烟一空通:(1) (顺利) 政通人和(2)(通向) 北通巫峡和:(1)(和乐) 政通人和(2)(和煦) 春和景明一:1)一片:一碧万顷(2)全:长烟一空(3)全部:在洞庭一湖则:(1)那么 :然则何时而乐耶(2)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归(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2)聚拢:云归而岩穴暝备(1)前人之述备矣:译尽(2):备齐

词类活用⒈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2.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3.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⒌忧谗畏讥(名词作动词,别人说坏话)⒍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⒎而或长烟一空(形容词作动词,消散)⒏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名词活用作状语,向北;向南)⒐或异二者之为(动词活用作名词,这里指心理活动)

古今异义⒈气象万千【古义:景色和事物; 今义:天气变化;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⒉微斯人【 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⒊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景象;今:看】⒋横无际涯【古:广远;今:与“竖”相对】⒌浊浪排空【古:冲向天空;今:全部去除掉】⒍予观夫巴陵胜状【古: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今:丈夫,夫人】⒎前人之述备矣【古:详尽 今:准备】⒏增其旧制【古:规模 今:制度】⒐作文【古:写文章 今:作文】⒑至若春和景明【古:日光;今:景色、景物】11则有去国怀乡【古:国都;今:国家】⒓则有去国怀乡【古:离开;今:前往】⒔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古:曾经;今:品尝】⒕越明年 【古:及,到;今:越过】⒖宠辱偕忘【古:荣耀;今:恩宠】⒗沙鸥翔集【古:群鸟停息在树上;今:集体,集中】⒘进亦忧【古:在朝廷做官;今:前进】⒙退亦忧【古:不在朝廷做官;今:后退】

通假字⒈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⒉百废具兴(通“俱”,全,皆,都)句式分析⒈倒装句例:微斯人,吾谁与归?(疑问代词“谁”作宾语,宾语前置。语序应为“吾与谁归”。)⒉判断句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表判断语气。)⒊省略句例: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省略主语“滕子京”。)⒋状语后置例: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迁客骚人,多会于此。⒌定语后置例: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6.宾语前置句例:吾谁与归?

重点语句(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流水,水波浩荡,无边无际,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气象千变万化。(2)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像那阴雨连绵繁密,接连几个月都不放晴,阴冷的风呼啸着,浑浊的水浪冲向天空(3)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推荐古诗: (七言绝句)沈下贤书怀洛中访袁拾不遇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春晴怀故园海棠(竹边台榭水边亭)素馨(金碧佳人堕马妆)如梦令(宁化)示长安君(少年离别意非轻)阮郎归(旧香残粉似当初)

推荐诗句: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不白之冤  白:搞清楚。没有得到辩白或洗刷的冤屈。
  • 不分畛域  畛域:范围,界限。不分界限、范围。也比喻不分彼此。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吝赐教  吝:吝惜;赐:赏予;教:教导,教诲。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