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成公五年翻译

成公五年翻译

查看成公五年全诗

  五年春季,赵同、赵括把赵婴放逐到齐国。赵婴说:“有我在,所以栾氏不敢作乱。我逃亡,两位兄长恐怕就有忧患了。而且人们各有所能,也有所不能,赦免我又有什么坏处?”赵同、赵括不听。赵婴梦见天使对自己说:“祭祀我,我降福给你。”派人向士贞伯询问。士贞伯说:“不知道。”不久士贞伯就告诉别人说:“神灵降福给仁爱的人,而降祸给淫乱的人。淫乱而没有受到惩罚,这就是福了。祭祀了,难道无祸?”赵婴祭祀了神灵,第二天就逃亡了。

  孟献子到了宋国,这是回报华元的聘问。

  夏季,晋国的荀首去到齐国迎接齐女,所以宣伯在穀地给他馈送食物。

  梁山崩塌,晋景公用传车召见伯宗。伯宗在路上叫一辆载重车避开,说:“为传车让路。”押送重车的人说:“与其等我,不如走小路要快一些。”伯宗问他是哪里人,押车人说:“绛城人。”伯宗问起绛城的事情。押车人说:“梁山崩塌,打算召见伯宗商量。”伯宗问:“准备怎么办?”押车人说:“山有了腐朽的土壤而崩塌。又能怎么办?国家以山川为主,所以遇到山崩川竭,国君就要为它减膳撤乐、穿素服、乘坐没有彩画的车子、不奏音乐、离开寝宫、陈列献神的礼物。太史宣读祭文,以礼祭祀山川之神。就是这样罢了,即使是伯宗,还能怎么样?”伯宗要求带押车人去见晋景公,他不答应。于是伯宗就把押车人的话告诉了晋景公,晋景公听从了。

  许灵公在楚国控告郑悼公。六月,郑悼公去到楚国争讼,没有取得胜利,楚国人抓住了皇戌和子国。所以郑悼公回国以后,派遣公子偃到晋国要求讲和。秋季,八月,郑悼公和晋国的赵同在垂棘结盟。

  宋国的公子围龟在楚国当人质以后回到宋国,华元设享礼招待他。围龟请求打鼓呼叫而出华元的大门,又打鼓呼叫而进去,说:“这就是演习进攻华氏。”宋共公把他杀了。

  冬季,鲁成公和晋景公、齐顷公、宋共公、卫定公、郑悼公、曹宣公、邾子、杞桓公在虫牢结盟,这是由于郑国顺服。

  诸侯商量再次会见,宋共公派向为人以子灵事件为理由而辞谢了,不参加会见。

  十一月十二日,周定王逝世。

推荐古诗: 堂成送郭司仓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浣溪沙(菊暗荷枯一夜霜)酹江月(乾坤能大、算蛟龙)出师讨满夷自瓜洲至金陵(缟素临江誓来胡)七绝(暮色苍茫看劲松)洞仙歌(输赢成败)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浣溪沙(百亩中庭半是苔)

推荐诗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拔地倚天  拔:突出,耸出。倚:倚傍,贴近。从地面突兀而起,贴近天际。比喻高大突出,气势雄伟。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比屋可封  意思是在唐、虞时代,贤人很多,差不多每家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后比喻社会安定,民俗淳朴。也形容教育感化的成就。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博而寡要  学识丰富,但不得要领。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