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我们常会遇到一些不可理喻的人,简直无法和他讲通,倒不一定是女人,“泼妇”只是一些不可理喻的人的代称而已。因为古时女子多数无法受教育,所以便有一些不明理的女子,遇事不管体统,只会吵闹。故此对那些不明事理的人,一概称之为“泼妇”,也是可以的。这种人只是愚蠢无需与他计较,只当他的吵闹是乌鸦叫,不去理他,他自讨没趣便会闭嘴了。最可厌的是那些搬弄是非的小人,“泼妇”只是吵闹,这种小人却专逞口舌中伤人,较“泼妇”无意义的言辞,更是厉害十分了,每每使人百口莫辩,被人误会得走投无路。但是如果能不将这些利害放在心上,让“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日久,这些小人眼见尖酸刻薄的言语不能影响你,自然会闭上他的嘴了。何况,谎言终有拆空的时候,众人自会明了,“说人是非者,即是是非人”的道理。因此,“不理他,看他如何”的淡然心胸,实在是现代人的“治人”之道。
推荐古诗:
忆梅、
次北固山下、
山居秋暝、
酹江月(乾坤能大、算蛟龙)、
梅村(枳篱茅舍掩苍苔)、
浪淘沙(大雨落幽燕)、
忆秦娥(西风烈)、
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
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浣溪沙(百亩中庭半是苔)
推荐诗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傲雪凌霜 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傲,傲慢、蔑视。
- 矮人看戏 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拔丁抽楔 拔出钉子,抽掉楔子。比喻解除困难。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孔千疮 比喻毛病很多,问题严重,已经到了难以收拾的地步。
-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百足:虫名,又名马陆或马蚿,有十二环节,切断后仍能蠕动。比喻势家豪族,虽已衰败,但因势力大,基础厚,还不致完全破产。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本末倒置 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 背信弃义 背:违背;信:信用;弃:扔掉;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伯歌季舞 伯:大哥;季:小弟。哥哥唱歌,弟弟跳舞。比喻兄弟之间亲密无间。
- 不吃烟火食 烟火食:熟食。道教以为仙人可以不吃熟食。旧时用来称赞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不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