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是一首“屈原的政治生涯传记”诗。以浪漫抒情的形式来叙事是其主要的风格。赋、比、兴三种修辞手法灵活穿插转换是其语言运用上的最大特点。表达了要使楚国强大就必须推行美政的治国思想。表达了推行美政失败被贬后的不满不悔情绪及继续推行美政的坚定信念。表达了无机会再行美政则宁死不叛楚王的忠诚。全诗中心:推行美政。叙述文路:努力准备、失败悲愤、反思不悔;再试遇挫、徘徊无望、他投不忍、以死明志。全诗结构:分五章共14个完整意段。前两章共包含7个完整意段为上半部;后三章也共包含7个完整意段为下半部。为了便于记忆把握,也可把全诗分为十个相连贯的独立故事:上半部五个,《屈原引路》、《屈原被屈》、《屈原不屈》、《屈原被怨》、《屈原说理》;下半部五个,《屈原叩天》、《屈原求女》、《屈原问卜》、《屈原请神》、《屈原他投》。第一章《被贬》53行;《屈原引路》(1)出身、志向、努力。1至8共8行;(2)推行美政的必要性。9至18共10行;《屈原被屈》(3)改法失败经过及原因。19至35共17行;(4)评价改法情况和表达对失败的看法与对改法的态度。36至53共18行。第二章《反思》38行:《屈原不屈》(5)失败后自我反思。54至65共12行;《屈原被怨》(6)对屈原被贬一事,亲人埋怨(引出后面的借史反思)。66至71共6行;《屈原说理》(7)评理及激奋抒情。72至91共20行。第三章《再试》38行:《屈原叩天》(8)上叩天门(直接找楚王)。92至107共16行;《屈原求女》(9)下求美女(走后宫路线)。108至119共22行。第四章《徘徊》38行;《屈原问卜》(10)问卜及考虑。130至140共11行;《屈原请神》(11)求神。141至151共11行;(12)认真考虑神灵的指引及下决心他投。152至167共16行。第五章《他投》21行:《屈原他投》(13)远去西方投西皇。168至185共18行;(14)全诗总结,是全诗的中心所在。186至188共3行。
推荐古诗:
後出塞五首、
青水中蒲三首、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寄荆州张丞相、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酹江月(乾坤能大、算蛟龙)、
浪淘沙(大雨落幽燕)、
无题(孩儿立志出乡关)、
五律(外侮需人御)
推荐诗句: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八面张罗 形容各方面都应酬得好。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背城借一 背:背向;借:凭借;一:一战。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 半筹不纳 比喻一点办法也没有。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鼻息如雷 鼻息:鼾声。打呼噜的声音就象打雷一样响。形容熟睡时鼾声大作。
- 弊绝风清 弊:坏事;清:洁净。贪污、舞弊的事情没有了。形容坏事绝迹,社会风气良好。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揣冒昧 用于没有慎重考虑就轻率行事的客气话。
- 不差毫发 毫、发:都是古代的长度名,十毫为发,十发为厘,形容细微。形容一点儿也不差。
- 不耻下问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