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境再穷,也要让子孙读书,是因为“不读书,不知义”,而不是为了要子孙取功名富贵来改善现况。古人囊萤映雪、凿壁偷光,再穷还是能读书。人最初原是白纸一张,全靠读书知道做人的道理。若是不读书,本性良善又不受环境影响的人当然很好,可是生性浮躁,容易受影的人,就可能误入歧途而不自知。读书的目的在变化气质,本性不良的使其良善,本性已佳的使其成材。因此,即使家里再贫寒,也要让子弟读书。
富贵本非偶然,一定是从贫军中一点一滴努力挣来的。能够记取耕种的艰辛,一方面是不忘本而更加珍惜现在;一方面也是提醒自己当初创娄的艰辛,不要在发达后挥霍殆尽。以此教育子孙,家业才能长久。否则人一旦富贵,就忘了当初粗茶淡饭的俭朴日子,富贵就未必是一种福气了。
推荐古诗:
送友人入蜀、
城上夜宴、
村夜、
建昌江、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旅宿、
寄令狐郎中、
梧桐影(明月斜)、
齐州送祖三、
早春行
推荐诗句: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尊前故人如在,想念我、最关情、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热文成语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跋前踬后 跋:踩;踬:被绊倒。本指狼向前进就踩住了自己的颈肉,向后退又会被自己的尾巴绊倒。比喻进退两难。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口莫辩 莫:不能;辩:辩白。即使有一百张嘴也辩白不清。形容不管怎样辩白也说不清楚。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稗官野史 稗官:古代的一种小官,专给帝王搜集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以供省览,后称小说或小说家为稗官。指旧时的小说和私人编撰的史书。
- 背水一战 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波光粼粼 波光:阳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过来的光。粼粼:形容水石明净。波光明净。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得而知 没有办法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