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鉴赏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鉴赏

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鉴赏

查看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全诗

  薛昭蕴不是画家,但他的这首《浣溪沙》却给读者描绘出了一幅苍凉寂寞的秋雨渡头待人图。

  词的上片写沙滩上秋雨中的渡头,水边长着紫红色的蓼花鸥迹成行,描绘出渡头的苍凉、寂寞。在这样的环境中,却孤零零地站着一个盛装的佳人。这三句给读者在听觉上的是风雨声,在视觉上的是热色的红蓼花,成行的沙鸥足迹和盛装的佳人,在嗅觉上的是佳人和野花的芳香。但这些并没有使画面热闹起来。秋风、秋雨、红蓼、鸥迹、孤独佳人,使人突出地感觉到的是渡头环境的苍凉和寂寞。第三句“整鬟飘袖野风香”还给读者留下了这佳人站在渡头要干什么的悬念。“整鬟”,在这里不仅有盛装的意思,还包含着“女卫悦己者容”的意思。

  过片“不语含嚬深浦里”承上启下。“不语含嚬”的人就是上片“整鬟飘袖”的佳人,这是承上。为什么“不语含嚬”,这是启下,也是词人安排的又一个悬念。紧接着“几回愁煞棹船郎”写佳人心事重重地皱着眉,默默地立在渡头,又不要摆渡、放舟,所以“愁煞”船夫。这里并没有有些注家所讲的要“放船自适”、“临流往返”的意思。“煞”是表示极甚之辞,不过“愁煞”在这里是“为难了”、“难坏了”的意思,愁的分量是很轻很轻的。词的最后一句,拓开一层讲:“燕归帆尽水茫茫。”说在佳人默望中,燕子归去了,江上的征帆过尽了,剩下的只有茫茫江水。至此,方点明了怀人的主题,暗示了佳人的痴情和痛苦,也解开了上文一个又一个的悬念,结束了全词。最后一句,从表面上看来,燕归、帆尽、水茫茫,都是写景,而深含着的至真至切的怀人之情,却紧扣读者的心扉,一切都在“不语”中。这样以一个饶有余味的画面结尾,既合水乡秋景,又关人物心情,景情俱佳。

推荐古诗: 题扬州禅智寺寄蜀客咏鹅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书扇示门人浣溪沙(绣幕芙蓉一笑开)庆清朝慢(禁幄低张)行香子(草际鸣蛩,惊落梧桐)

推荐诗句: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苍白无力  苍白:灰白。形容贫弱无力。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跋前踬后  跋:踩;踬:被绊倒。本指狼向前进就踩住了自己的颈肉,向后退又会被自己的尾巴绊倒。比喻进退两难。
  • 百口莫辩  莫:不能;辩:辩白。即使有一百张嘴也辩白不清。形容不管怎样辩白也说不清楚。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闭目塞听  闭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听。形容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恶而严  并不恶声恶气,但很威严,使人知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