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行原本不求回报,但是,行义有时也会带来好运,这些并不是行义的人当初就能看得到、想得到的,他之所以行义,亦非为了这些后得之利。因此这些好运或利益可说是意外的收获。义者宜也。义行是指应该做的事,既然为应该做的事,那么利益就不在当初的期许之下,即使没有,也能坦然释之。如果因利而动摇了行善的意愿,那么他便不是以一个无所得之心在做这个善行。
“利”字旁边一把刀,刀是用来刈禾。禾即是利益,你想得到利,他也想得到利,人人都想得到利,最后终会因相争而割伤了彼此。惟利是图的小人,只见到半面的禾,而未见到半面的刀,因此酿成祸害。由于利中含刀,要拥抱利,必得拥抱刀,利和刀本是一体的两面。
推荐古诗:
暮过山村、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
舜庙怀古(云断苍梧竟不归)、
诉衷情(青衫初入九重城)、
贝宫夫人(丁丁海女弄金环)、
春坊正字剑子歌(先辈匣中三尺水)、
隋宫燕(燕语如伤旧国春)、
八声甘州(故都迷岸草)、
蝶恋花(送祐之弟)、
牡丹江
推荐诗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奔走相告 指有重大的消息时,人们奔跑着相互转告。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不辨真伪 辨:分辨。伪:虚假。无法辨别真的和假的。
- 不得而知 没有办法知道。
- 不分轩轾 不分高下、轻重。比喻对待二者的态度或看法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