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孔子说:“愚昧却喜欢自以为是,卑贱却喜欢独断专行。生于现在的时代却一心想回复到古时去。这样做,灾祸一定会降临到自己的身上。” 不是天子就不要议订礼仪,不要制订法度,不要考订文字规范。现在天下车子的轮距一致,文字的字体统一,伦理道德相同。虽有相应的地位,如果没有相应的德行,是不敢制作礼乐制度的;虽然有相应的德行,如果没有相应的地位,也是不敢制作礼乐制度的。 孔子说:“我谈论夏朝的礼制,夏的后裔杞国已不足以验证它;我学习殷朝的礼制,殷的后裔宋国还残存着它;我学习周朝的礼制,现在还实行着它,所以我遵从周礼。”
注释(1)自用:凭自己主观意图行事,自以为是,不听别人意见,即刚愎自用的意思。(2)自专:独断专行。(3)反:通”返”,回复的意思。(4)制度:在这里作动词用,指制订法度。(5)考文,考汀文字规范。(6)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车同轨指车子的轮距一致;书同文指字体统一;行同指伦理道德相同。这种情况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才出现的,据此知道《中庸》有些章节的确是秦代儒者所增加的。(7)夏礼,夏朝的礼制。夏朝,约公元前2205年——前1776年,传说是禹建立的。(8)杞:国名,传说是周武王封夏禹的后代于此,故城在个河南杞县。征,验证。(9)殷礼:殷朝的礼制。商朝从盘庚迁都至殷(今河南安阳)到纣亡国,一般称为殷代,整个商朝也称商殷或殷商。(10)宋:国名,商汤的后代居此,故城在今河南商丘县南。(11)周礼:周朝的礼制。(12)以上这段孔子的话也散见于《论语·八佾恰》、《论语·为政》。
推荐古诗:
山石、
湘中、
竹里馆、
离思五首其四、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己亥杂诗(秋心如海复如潮)、
己亥杂诗(少年哀乐过于人)、
满江红(江汉西来)、
少年游(去年相送)
推荐诗句: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相思了无益,悔当初相见、
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傲睨一切 睨:斜视。斜着眼看一切事物。形容目空一切,什么都瞧不起。
- 傲慢无礼 态度傲慢,对人不讲礼节。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悖入悖出 悖:违背、胡乱。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物,也会被别人用不正当的手段拿去。胡乱弄来的钱又胡乱花掉。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彼倡此和 和:附和;应和。比喻一方倡导,别一方效法;或互相配合,彼此呼应。
- 博施济众 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