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典故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暗渡陈仓典故

暗渡陈仓典故

查看暗渡陈仓全诗

故事经过  楚汉之争时,项羽倚仗兵力强大,违背谁先入关中谁为王的约定,封先入关中的刘邦为汉王,自封为西楚霸王。刘邦听从谋臣张良的计策,从关中回汉中时,烧毁栈道,表明自己不再进关中。后来,刘邦拜韩信为将军,他命士兵修复栈道,装作从栈道出击进军关中,实际上却和刘邦率主力部队暗中抄小路袭击陈仓,趁守将不备,占领陈仓。进而攻入咸阳,占领关中。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高祖本纪》,比喻表面故作姿态,暗地里另有所图。

真正的参与者  一般认为暗度陈仓的主要策划者是韩信和张良,但是根据著名军事专家夏惟桐的研究成果认为,司马迁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以及《史记功臣表》中对于韩信相关内容的大笔墨描述来看司马迁对于韩信是非常喜爱的,即使如此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也没有对韩信参与该战略策划作出描述,可以看出即使是司马迁也没有找出韩信与此战略的直接联系。相反,在《功臣表》和《和传》中,对于周勃等进攻三秦的仔细描述来看,韩信此时还没有真正掌权和对刘邦在战略上有真正的影响力。而韩信的《汉中对》也只是和刘邦鼓舞士气的双簧而已。刘邦作为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也不可能直接将战略指挥权甚至方面级指挥权交给沛县集团以外的人。韩信真正掌握军权,是在郑京大战让项羽在战术上第一次碰到钉子之后。加之韩王信在同期恶劣的通信环境下的准确战略配合与同步来看,韩王信是该计谋的真正参与者是必然的,韩信献计可能是韩王信的献计的讹误。

真正的战略意义  夏惟桐通过汉军同期作战的时间进展图分析发现, 暗度陈仓并没有启到应有的突袭价值,三秦的主将章邯从容据城抵抗,10个月后才被攻克。刘邦的战略部署,很可能是,从故道派奇兵扰乱三秦部署,而率领大军从容从栈道出击。且从后来萧何的后勤成果来看,栈道的修复应该主要用于对后期统一天下之战的后勤通路做准备,毕竟陈仓故道绵延500余公里,运输粮草远不如栈道方便。栈道的修复主要用于平定三秦中和故道的配合犄角攻击以及后期的后勤支撑,并不是用于战略掩护的,相反会过早暴露刘邦的野心。

推荐古诗: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清明无题二首(来是空言去绝踪)晨诣超师院读禅经长信秋词五首(真成薄命久寻思)庆清朝慢(禁幄低张)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送紫岩张先生北伐(号令风霆迅)浣溪沙(旧向长堤缆画桡)七古(独坐池塘如虎踞)

推荐诗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傲慢无礼  态度傲慢,对人不讲礼节。
  • 百堵皆作  堵:墙;作:兴建。许多房屋同时建造。
  • 百年大计  大计:长远的重要的计划。指关系到长远利益的计划或措施。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病从口入  疾病多是由食物传染。比喻应该注意饮食卫生。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毛之地  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 不求甚解  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