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小司徒翻译

小司徒翻译

查看小司徒全诗

  小司徒的职责,负责建立王国教官的为官法则,以考察王都中以及四郊和畿内采邑的男女人民的数目,分辨他们当中的贵贱、老幼和残疾者,凡赋税徭役的免除,和有关他们祭祀、饮食、丧事方面的禁令[都掌管]。

  向六乡大夫颁布校比法,使他们各自登记本乡人数的多少、六畜和车辇的数目,弄清各家的财物,每年按季呈报数字,以便施行政教,执行征收赋役的法令。到三年就举行大校比。大校比时接受各诸侯国[呈报的登记校比结果]的簿册。

  [协助大司徒]编制万民的军事组织而(备]用。五人为一伍,五伍为一两,四两为一卒,五卒为一旅,五旅为一师,五师为一军,以起兵征伐,以进行田猎,以相配合追击外寇和伺捕国内盗贼,以施行有关贡赋的政令。

  [协助大司徒]合理调配土地,核查人民,而遍知人民的数目。上等土地授给七口以上人家,[这样的人家]可以胜任兵役和劳役的一家有三人;中等土地授给六口的人家,[这样的人家]可以胜任兵役和劳役的二家有五人;下等土地授给五口以下的人家,[这样的人家]可以胜任兵役和劳役的一家有二人。凡征调兵役和劳役,不超过每家一人,把其余的[丁壮]作为羡卒,只有田猎和追捕寇贼时[正卒和羡卒]全体出动。凡征用民众,就掌管有关的政教和对被征用者的禁戒,评断他们的争讼之辞,施行对他们的赏罚,惩罚他们当中的触犯禁戒者。凡国家有出兵征伐的事就召集正卒,有灾害寇贼的事[就还要]召集羡卒。

  划分土地,而用井法和牧法划分田野。九夫所受的土地为一井,四井为一邑,四邑为一丘,四丘为一甸,四甸为一县,四县为一都,以[使民]从事土地生产事业,使民交纳贡赋,以及田税等所有当收取的租税。

  [协助大司徒]划分各行政区域而确定守护地产的官职,[使民各自]从事自己的职业而合理地征收地税。

  凡有小祭祀就奉进牛牲,进献经解割的牲体。接待诸侯的使臣,命令在野外修整道路、积聚粮草[以待使臣到来]。

  有大征伐,就率领徒众[交给大司徒]。有小征伐,就负责巡视徒役,执行有关他们的政令。有大丧,就率领王国中为丧事服役的民众,执行有关他们的政教。

  凡建立诸侯国,使他们设立社稷坛遗,规正诸侯国疆域的封界。凡民众[在赋税、徭役方面]有争讼,就依据当地清查[居民]的簿册来判决;有关土地的争讼,就依据地图来判决。

  [夏历]年终,考察属官们办事的文书记录而进行惩罚和奖赏,命令官吏们明白审慎地整理全年的会计文书而上报。

  [夏历]正月初一,就率领属官们观看[悬挂在象魏上的]教法,边走边摇动木铎,说:“不执行法令的,国家自有常刑。”命令官吏们『:[各自在治所]悬挂禁令,加强法制,纠察职事,以待满足国家对于治理的要求。

  到大校比时,对于六乡四郊的官吏,评断他们的教育和治理情况,规正他们的政事,考察田地以及人民、六畜、武器和器械的数目,以待国家下达有关政令。

推荐古诗: 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永王东巡歌十一首(三川北虏乱如麻)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别韦参军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送李侍郎赴常州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点绛唇(寂寞深闺)满庭芳(小阁藏春,闲窗锁昼)

推荐诗句: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不如归去下帘钩心儿小,难着许多愁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花齐放  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背信弃义  背:违背;信:信用;弃:扔掉;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博物洽闻  广知事物,学识丰富。
  • 补阙灯檠  阙:缺;灯檠:灯架。没有灯架,用人充作灯架。旧时讽刺男人惧内。
  • 不白之冤  白:搞清楚。没有得到辩白或洗刷的冤屈。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