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三年(前51年),汉宣帝因匈奴归降,回忆往昔辅佐有功之臣,乃令人画十一名功臣图像于麒麟阁以示纪念和表扬,后世往往将他们和云台二十八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并提,有“功成画麟阁”“谁家麟阁上”等诗句流传,以为人臣荣耀之最。十一人中霍光为第一,尊称为“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姓霍氏”。其次为张安世、韩增、赵充国、魏相、丙吉、杜延年、刘德、梁丘贺、萧望之、苏武共十一人。
抄本《苏武牧羊记》,全剧25出。《牧羊记》是一出历史故事剧。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押,拒不投降,被放逐到北海牧羊。19年的牧羊生活,苏武吞毡啮雪、历尽艰辛。匈奴单于曾令苏武的好友、降将李陵前去探望,动之以情;又派“姑娘”诱之以色。但苏武正气凛然,李陵羞愧而回,“姑娘”自刎身亡。后来,汉皇见到大雁带回苏武的血书,派兵击败匈奴,苏武得以荣归。戏剧情节较历史记载有所增删。《汉书·苏武传》所载,汉朝使者为了要求匈奴单于释放苏武,才编造了汉武帝在上林射雁得见帛书的故事。
作品歌颂苏武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劝降》、《逼降》表现他拒绝敌人的威逼利诱,义正辞严,不可侵犯。《吃雪》、《牧羊》描写他在冰天雪地中茹苦含辛、不屈不挠的意志。《望乡》、《告雁》抒发他思君念母的深情。剧中写了卫律、李陵两个降臣,其思想、品格却不一样。卫律贪图富贵、降顺匈奴,他的贪婪无耻、阴险狡诈受到嘲讽和鞭挞。李陵由于孤军无援,兵败被俘。作者对他的投降有所批判,又较细致地描写了他内心的矛盾和痛苦,表现了一定程度的同情。剧中有些场次写得简练生动;曲词古朴可喜,并能通过景物描写烘托气氛,抒发人物感情。
推荐古诗:
望江南(多少恨)、
相思、
素馨(金碧佳人堕马妆)、
西江月(无故寻愁觅恨)、
棋(莫将戏事扰真情)、
点绛唇(采药归来)、
鹊桥仙(茅檐人静)、
舜庙怀古(云断苍梧竟不归)、
春归昌谷(束发方读书)、
雨霖铃(寒蝉凄切)
推荐诗句: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山无陵,江水为竭、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版版六十四 形容做事死板,不知变通。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白之冤 白:搞清楚。没有得到辩白或洗刷的冤屈。
- 不根之论 根:根据;论:言论。没有根据的言论。
- 不稼不穑 稼:播种;穑:收获谷物。泛指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不知丁董 比喻不懂事,缺乏知识。
- 不足为训 足:够得上;训:法则,典范。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