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功效一醒觉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神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路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因而,她急问清算衡宇,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若何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
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气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作者以“浓睡”、“残酒”搭桥,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然后一个“卷帘”,点破日曙天明,巧妙得当。然而,问卷帘之人,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
真是绝妙工巧,不着痕迹。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推荐古诗:
荆州歌(缲丝忆君头绪多)、
于阗采花、
宫词、
赠柳、
登鹿门山怀古、
满庭芳(芳草池塘)、
偶成(十五年前花月底)、
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昭君怨(午梦扁舟花底)、
嘲顽石幻相(女娲炼石已荒唐)
推荐诗句:
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傲睨一切 睨:斜视。斜着眼看一切事物。形容目空一切,什么都瞧不起。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百步穿杨 在一百步远以外射中杨柳的叶子。形容箭法或枪法十分高明。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鼻息如雷 鼻息:鼾声。打呼噜的声音就象打雷一样响。形容熟睡时鼾声大作。
- 毕其功于一役 把应该分成几步做的事一次做完。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不知高低 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
- 不足为据 足:够得上;据:证据。不能作为依据。
- 步线行针 比喻周密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