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学洢(约1596—约1625),明末散文作家。字子敬,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嘉善(今属浙江)人,万历四十年(1571)为诸生。魏学洢在七岁时就能做诗,生性孝顺。曾经有一次不小心摔下桥,断了脚,也不敢大声喊痛,唯恐父母担心受怕。年少时,曾和父亲魏大中一起到帷萧寺苦读,生活清苦,效法范仲淹日夜吟诵。成年之后,以擅长写文章闻名于乡里之间,而他所做的赋更是精妙,颇受大家的欣赏。魏学洢生活在晚明阉党横行的时期,天启年间,父亲魏大中因上疏指责权奸魏忠贤结党树威,被诬下狱,魏学洢暗中随槛车进京,欲上书替父罪,未能如愿。父死狱中,魏学洢匍匐扶棺返里,日夜哭不绝声。距父死不逾月,竟哭而亡。大约只活了三十岁左右。崇祯初年,曾诏旌他为孝子。一生没做过官,著有《茅檐集》8卷,为《四库全书》收录,内《核舟记》,至今仍为中学语文教材。明崇祯元年(1628),阉逆伏诛,魏大中次子学濂刺血上《痛陈家难疏》,诉说父死并白兄学洢殉孝状。思宗白其冤,追赠大中为太常卿,谥“忠节”,予祭葬,学洢配祭附葬,私谥“孝烈”。于城中敕建忠孝祠特祀,后又于祠前建忠臣孝子坊,邑人称为魏家祠堂、魏家牌楼。祠坊屡经修葺,民国26年(1937)11月被日本侵略军飞机炸毁,原址即今嘉善影剧院址。
推荐古诗:
狂夫、
乐游原、
寻天台山、
登科后、
古薄命妾、
少年行、
武陵春(风住生香花已尽)、
红楼梦十二曲—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
读史二十首(回首西陲势渺茫)、
满江红(江汉西来)
推荐诗句: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
鱼书经岁绝,烛泪流残月、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暗中摸索 摸索:寻求,探索。在黑暗中寻找。后比喻没有人指导,独自钻研。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蜡明经 白蜡:比喻光秃空白。明经: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比喻屡试不中。
- 百步穿杨 在一百步远以外射中杨柳的叶子。形容箭法或枪法十分高明。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北叟失马 比喻祸福没有一定。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兵强马壮 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