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介绍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戚继光介绍

戚继光介绍

查看戚继光全诗

  戚继光(嘉靖七年1528年—万历十五年1587年),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明朝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祖籍河南卫辉,后迁定远(今属安徽),再迁山东登州(今蓬莱)。其祖为明朝开国将领戚祥,曾任朱元璋亲兵,洪武十四年(1381)最终病逝,授世袭明威将军。

  戚继光从小受其父戚景通严格教育,戚景通一发现其缺点,会严厉批评。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兵部主事计士元,推荐戚继光“留心韬略,奋迹武闱。管屯而俗弊悉除,奉职而操持不荀。”更获得张居正信任。戚继光从浙江义乌募集矿工和农民,编练戚家军。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受到时任兵部职方司郎中唐顺之的启发,从其所编“六编”中《武》获得灵感,戚继光创立“鸳鸯阵”,此阵法以十一人为一队,居首一人为队长,旁二人夹长盾,又次二从持狼筅,复次四从夹长矛、长枪,再次二人夹短兵。阵法可随机应变,变纵队为横队即称两仪阵,两仪阵又可变为三才阵,三才阵攻防兼宜,适合于山林、道路、田埂等狭窄地形。

  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台州,戚家军大破倭寇于浙江临海,九战九捷。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与福建总兵俞大猷、广东总兵刘显等创平海卫大捷。从此倭患终被荡平。戚继光曾为诗:“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万历十一年(1583年),张居正死后,被杨四畏排斥,被调到广东任镇守,郁郁以终,晚年家徒四壁、医药不备,且被妻子遗弃。

  万历十五年(1588年)十二月初八日,逝世于蓬莱故里。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

推荐古诗: 宿府垂钓杨柳枝(人言柳叶似愁眉)一七令(诗,绮美,瑰奇)屏风绝句出塞作送梓州李使君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

推荐诗句: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按兵不举  犹按兵不动。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八面莹澈  比喻精明练达,洞察一切。
  • 拔山扛鼎  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拜倒辕门  辕门:将帅行辕或军营的大门。形容对别人佩服之至,自愿认输。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阪上走丸  阪:斜坡;丸:弹丸。象在斜坡上滚弹丸。比喻形势发展迅速或工作进行顺利。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弊车羸马  破车瘦马。比喻处境贫穷。
  • 兵临城下  敌军已来到自己的城墙下面。比喻情势十分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