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社会影响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戚继光社会影响

戚继光社会影响

查看戚继光全诗

  戚继光抗倭保民战迹泽被莆仙(福建莆田和仙游),至今仍为莆仙人民广为传颂。

  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骚扰福建沿海,为害甚烈。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秋,莆田遭受倭寇严重蹂躏,民不聊生,福建巡抚向明廷告急,戚继光奉命率精兵六千余人来闽平倭。

  戚家军在宁德横屿痛击倭巢获大捷后向南挺进,击破福清牛田等地倭寇据点。其时部分倭寇集结莆田林墩,依仗河沟纵横,构筑巢穴。九月十四日凌晨,戚家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攻倭寇林墩大本营。官兵们游水进逼,奋勇杀敌。驻在宁海桥的张谏部与戚家军前后夹攻,与倭寇短兵相接展开巷战。戚家军连克营垒几十座,歼敌3000多名,解救百姓2000多人,倭寇残部仓皇败退到平海后遁逃出海。这次大规模歼敌战,就是历史上著名林墩抗倭大捷。

  嘉靖四十一年十一月,倭寇闻戚继光回浙,重聚残部进犯福建沿海,福宁、政和、兴化相继失守。他们攻陷兴化府城后大肆奸 淫屠杀,无恶不作,府城内外尸横遍野,惨不忍睹。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正月,倭寇退出府城,集结在平海卫和东峤许厝。福建巡抚谭纶紧急上书朝廷,请求再召戚继光回师援救。戚继光率军抵闽后,会集俞大猷、刘显三大营合围夹击许厝倭巢并乘胜追击,歼敌主力,取得平海卫大捷。随后,戚继光挥师南下救援仙游。戚家军配合仙游城官兵围攻倭寇,一连交锋18阵,歼敌1000多人。接着又在大蜚山下全歼500残寇,夺取全胜。仙游城外西北那一带战场,后人称为“五百洗”、“十八战”。

  为缅怀戚继光恩德,倭患扫平后各地民众纷纷立祠纪念。三一教主林龙江捐地30亩在林墩建戚公生祠奉祀;此外,还在江口建惠德祠,涵江建功德祠,忠门莆禧、江口东岳观等地亦竖立戚继光石雕像。

  戚继光纪念馆位于黄石镇林墩南塘湖畔,原名戚公祠,1995年在戚公祠原址上兴建纪念馆,1997年被批准为莆田县文物保护单位,莆田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现定为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大厅伫立着高达2.1米的戚将军塑像,威武雄壮,令人肃然起敬;厅堂两侧廊壁专栏刊载戚继光两度入莆平倭英雄史迹。这里每年接待不少中小学师生和干部群众前来参观瞻仰,重温林墩抗倭大捷历史,弘扬戚继光英勇抗倭,爱国惠民崇高精神。

推荐古诗: 杨柳枝(叶含浓露如啼眼)曲江对酒发潭州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使至塞上点绛唇(寂寞深闺)蝶恋花(灯火钱塘三五夜)读严子陵传(客星何补汉中兴)蝶恋花(六月天兵征腐恶)七律(记得当年草上飞)

推荐诗句: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安堵乐业  安堵:相安,安定。犹言安居乐业。
  • 熬肠刮肚  谓从事饮食方面尽力节俭。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爱之欲其生  指喜欢一个人时总想叫他活着。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拔十得五  想选拔十个,结果只选得五个。指选拔人才不容易。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年大计  大计:长远的重要的计划。指关系到长远利益的计划或措施。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闭口藏舌  闭着嘴不说话。形容怕惹事而不轻易开口。
  • 拨乱反正  乱:指乱世;反:通“返”,回复。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打不成相识  指经过交手,彼此了解,结交起来就更投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