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纪念建筑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贾岛纪念建筑

贾岛纪念建筑

查看贾岛全诗

  在县城南郊安泉山。长12米,宽、高各3米,砌石为垣。现有清建墓碑“唐普州司户参军浪仙之墓”。墓前有清建瘦诗亭,内陈历代文人吊唁贾岛的石刻诗文。  唐开成五年(840年),贾岛61岁时迁来普州(今四川安岳县),任司仓参军。他到任后,曾组织讲学。政务之余常去南楼(南门外过街楼,1958年拆除)读书作诗。曾写出《夏夜登南楼》诗:“水岸寒楼带月跻,夏林初见岳阳溪。一点新萤报秋信,不知何处是菩提。”此外,还有《寄武功姚主簿》、《送裴校书》、《送僧》、《原上草》、《咏怀》等诗篇,均为贾岛在南楼写成。唐会昌三年(843年),朝廷升贾岛为普州司户参军,未受命而身先卒,终年64岁。遗体安葬在安岳县城南安全山麓。他的朋友苏绛为他写了“贾司仓墓志铭”,记述贾岛生平、死、葬日期和地点等甚详。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安岳县令徐观海(浙江钱塘人)在墓前建造“瘦诗亭”。后来的县令斐显忠又进行重建,并立牌坊,至今尚存。

贾公祠  贾公祠在北京房山区房山城南的石楼镇二站村,有一座2005年修复竣工的贾公祠,是为纪念唐代著名诗人贾岛而建。 重建的贾公祠由两部分组成,西部是文化接待区,是两重院落。其中陈列了纪念贾岛的文字书画,供人欣赏。东区是贾公祠的重点,前半部是由正殿和东西配殿组成的院落。正殿名为“骚坛异帜殿”,内有贾岛塑像。并有贾岛在房山无相寺清居生活的壁画。东配殿名为“瘦诗轩”,内有贾岛与另一位诗人孟郊的并列塑像。壁画表现了诗人为吟诗不辞辛苦的情景。西配殿名为“月下斋”,是表现“推敲”的故事。内有贾岛与人生知己韩愈的塑像。壁画再现了“推敲”发生的情景。

推荐古诗: 杜陵叟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蝶恋花(灯火钱塘三五夜)浣溪沙(道字娇讹语未成)亥年残秋偶作(曾惊秋肃临天下)新城道中(东风知我欲山行)示儿(父子扶携反故乡)更漏子(雁孤飞)长歌续短歌(长歌破衣襟)

推荐诗句: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鼻息如雷  鼻息:鼾声。打呼噜的声音就象打雷一样响。形容熟睡时鼾声大作。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秉烛夜游  秉:执持。旧时比喻及时行乐。
  • 秉公办理  秉:掌握,主持。公:公法。根据公道办事。
  • 博硕肥腯  博硕:形状大;腯:音‘途’,肥壮。指六畜肥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