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及注释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第三十八章翻译及注释

第三十八章翻译及注释

查看第三十八章全诗

译文  具备“上德”的人不表现为外在的有德,因此实际上是有“德”;具备“下德”的人表现为外在的不离失“道”,因此实际是没有“德”的。“上德”之人顺应自然无心作为,“下德”之人顺应自然而有心作为。上仁之人要有所作为却没有回应他,于是就扬着胳膊强引别人。所以,失去了“道”而后才有“德”,失去了“德”而后才有“仁”,失去了“仁”而后才有“义”,失去了义而后才有礼。“礼”这个东西,是忠信不足的产物,而且是祸乱的开端。所谓“先知”,不过是“道”的虚华,由此愚昧开始产生。所以大丈夫立身敦厚,不居于浇薄;存心朴实,不居于虚华。所以要舍弃浇薄虚华而采取朴实敦厚。

注释1、上德不德:不德,不表现为形式上的“德”。此句意为,具备上德的人,因任自然,不表现为形式上的德。2、下德不失德:下德的人恪守形式上的“德”,不失德即形式上不离开德。3、无德:无法体现真正的德。4、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以,心、故意。无以为,即无心作为。此句意为:上德之人顺应自然而无心作为。5、下德无为而有以为:此句与上句相对应,即下德之人顺任自然而有意作为。6、攘臂而扔之:攘臂,伸出手臂;扔,意为强力牵引。7、薄:不足、衰薄。8、首:开始、开端。9、前识者:先知先觉者,有先见之明者。10、华:虚华。11、处其愿:立身敦厚、朴实。12、薄:指礼之衰薄。

推荐古诗: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除夜宿太原寒甚(寄语天涯客)池州翠微亭(经年尘土满征衣)洞仙歌(冰肌玉骨)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七律二首(绿水青山枉自多)五古(去去思君深)阮郎归(旧香残粉似当初)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上汝州郡楼(黄昏鼓角似边州)

推荐诗句: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安贫守道  安于贫穷,恪守信仰。
  • 昂头挺胸  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参见“昂首挺胸”。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世师  品德学问可以做为百代的表率。
  • 败德辱行  败坏道德和操守。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稗官野史  稗官:古代的一种小官,专给帝王搜集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以供省览,后称小说或小说家为稗官。指旧时的小说和私人编撰的史书。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伏烧埋  伏:屈服;烧埋:烧埋银钱,旧时官府向杀人犯追缴赔给死者家属的埋葬费。比喻不伏罪或不听劝解。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堪言状  指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 不可一世  一世:一时。认为当代的人都不行。形容目空一切、狂妄自大到了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