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背景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背景

背景

查看全诗

  公元1204年(宋宁宗嘉泰四年)韩侂胄定议伐金,其用心是为建功固宠。当时南宋国用未足,军备松弛,人心未集,不久韩侂胄就挥师北上,结果大败而归。故这次北伐本身意义不大,但在主和派长期把持朝政,抗战派军民长期受压制之后,还是确实起到了振奋民心的作用,因此,受到朝中抗战派人士和全国军民的响应。刘过的这首词即是当年为祝贺韩侂胄生日而写的,词中表达了爱国军民企盼北伐胜利的共同心声。

推荐古诗: 怨情望驿台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送李侍郎赴常州在狱咏蝉并序舟中晚望送张五归山早朝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

推荐诗句: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兽炉沉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写入相思传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雁足无书古塞幽一程烟草一程愁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敖不可长  敖:通“傲”,傲慢。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长。
  • 拔地摇山  翻动大地,摇撼山岳。形容声势极大。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白丁俗客  白丁:没有功名的平民。泛指粗俗之辈。
  • 百不失一  一百次中无一次失误。表示射箭或打枪命中率高,或做事有充分把握。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北叟失马  比喻祸福没有一定。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必里迟离  阴历九月九日。
  • 敝鼓丧豚  敝:破,坏;丧:失去;豚:猪。指击破鼓、烹掉猪以求神治病,病仍未治好。形容费而无益。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