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文学贡献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夏完淳文学贡献

夏完淳文学贡献

查看夏完淳全诗

作品数目  夏完淳在世只有17年,但他在明末文坛上却有着不可磨灭的光辉。夏完淳短暂的一生中,著有赋12篇,各体诗337首,词41首,曲4首,文12篇。

主要内容  14岁参加抗清斗争后,在血与火的斗争生活中,特别是在被捕以后,他写了不少慷慨悲壮而又清新明朗、表现民族气节的诗篇及赋、曲、杂文等。著名历史学家,也是夏完淳研究专家白坚先生总结其主要内容为:  其一,表现抗清复国的心志。诗集中大量篇章直接间接、多方多面、借古喻今、因物寓意地表现了诗人心怀故国、志在南归、念切中兴的思想襟怀和抱负。尤其可贵的是,在艰难困苦的情境中,始终保持着高昂的乐观主义精神。如“万里飞腾仍有路,莫愁四海正风尘”,“英雄生死路,却似壮游时”等,气势奔放,开朗壮美。  其二,抒写兴亡之恨、可谓“处处山河泪,篇篇烈士心”。完淳的诗中有不少借青楼盛衰或宴游兴替以寄予兴亡之恨的内容。  其三,歌颂英烈,哀悼师友。《六哀》、《六君咏》、《细林野哭》、《吴江野哭》和哭钱熙的诸篇,都属于这一类。其中颇多感人甚深的好诗。千百年后,还使人读之震悼,闻之饮泣。

艺术表现  夏完淳诗作,在艺术表现上,也有特色,如用典用事,比较工切;多用比兴,带有浪漫气息;富于想象,时见瑰丽色彩;善于以景为情,融情入景;善于选择特征性的事物和动作来概括情境,表现人物。集中的爱国主题,爱国激情,热烈的战斗气息,充沛的乐观精神,夺目的华美文词,动人的浪漫色彩都形成完淳诗歌的悲壮激昂、清新开朗的艺术风格。  夏完淳的诗,并非以年少而见称,也并非因殉国而作传。幼年时代吸收的古典作品的精华,长大后实际斗争的磨炼,都形成了他诗歌慷慨悲壮、清新开朗的独特风格,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能引起人强烈共鸣。就诗论诗,亦足以睥睨一代,辉耀千秋,屹立于古今爱国诗人之林。

影响后世  现代爱国诗人柳亚子先生在青年时期读了夏完淳的诗歌后,敬慕不已,写下“悲歌慷慨千秋血,文采风流一世宗。我亦年华垂二九( 即十八岁——作者注),头颅如许负英雄。”以自比自励,从完淳的诗中吸取成才的精神力量和艺术营养。四川辛亥革命元勋熊克武回忆说:“我在家念私塾时,……,特别喜欢明末夏完淳的诗文,一面抄写,一面熟读,至今还可背诵一二。”汪辟疆在《三百年前一位青年抗战的民族文艺家》中也慷慨激昂地说:“我早年从《艺海珠尘》内得读《夏内史集》,诵至他16岁所作的《大哀赋》和《狱中上母书》、《遗夫人书》这几篇,有时热血上涌,有时酸楚欲绝,不知不觉的使我对于这一位青年抗战的民族文艺家敬佩不已”。闻亦博在《明代模范学生夏完淳传记》中说:“他的一生,始终不肯休息,不肯妥协,燃烧着似火一般的民族思想,在诗句中发生伟大的力量,比之于普通抒情的作品,描写春花秋月的文章,不知要充实多少倍了”。文坛巨匠郭沫若先生也多次著文对夏完淳的诗作进行详细评点。

诗文风格  直面人生,正视现实。如《军中有作》、《军宴》、《江城》、《避地》、《即事》、《翠华篇》等诗,小令《狱中草》,套数《自叙》、以及赓续其父所写的《续幸存录》等等,记述了江南亡国之变和自己抗清斗争的史实。叙事抒情,都有生活实感。  展示了高昂的抗战激情和坚定的民族气节。他投笔从戎之后,“风骈霜胝,提襟短衣,备人世之艰辛,极忠臣之冤酷”,以血泪写了《大哀赋》,抨击了明朝廷弊政,剖析了亡国原因,描写了“竿木群兴,风云毕会;兴六月之师,振九天之锐”的战争经历,表达了“乾坤重照,日月双悬”的复国志向,具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同样的思想内涵,也见于《易水歌》、《博浪沙歌》、《南越行送人入闽》、《题曹溪草堂壁》、《霸图》等大量诗中;而在他被捕后写的《南冠草》中,有了更大的发扬。如其中《别云间》写道:“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寄内》:“九原应待汝,珍重腹中儿”等句,都充满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壮志豪情。  他虽备尝艰辛,终遭失败,但作品中流露出昂扬的乐观精神。如《哀燕京》诗写道:“风云江上钟山气,夜看牛斗伫中兴。”《土室馀论》文中也说:“呜呼,家仇未报,匡功未成。赍志重泉,流恨千古。今生已矣,来世为期。万岁千秋,不销义魄;九天八表,永厉英魄。”充满了光复故土的必胜信念。  直抒胸臆,不事雕琢,形成朴直爽朗、慷慨悲壮的创作风格,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如他悼念老师陈子龙的诗《细林野哭》:“去岁平陵鼓声死,与公同渡吴江水。今年梦断九峰云,旌旗犹映暮山紫”,“呜呼抚膺一声江云开,身在罗网且莫哀。公乎公乎为我筑室傍夜台,霜寒月苦行当来”,真挚的战斗情谊,极为感人。正如陈均在《夏节愍全集序》中所评:“故其忠肝义胆,发为文章,无非点点碧血所化。”

作品编集  夏完淳的作品先曾编为《玉樊堂集》、《内史集》、《南冠草》、《续幸存录》等。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吴省兰合编为《夏内史集》,颇有遗漏。嘉庆十二年(1807),王昶、庄师洛编刻为较完整的《夏节愍全集》,14卷。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重加校订,编印为《夏完淳集》,为今日较完备的通行版本。《狱中上母书》被选为台湾高中国文教材。《别云间》被选为初中语文教材。

作品风格  慷慨悲凉、高亢激越、语言华美、意境苍凉悲壮、爱国激情、时代气息。

轶事典故  夏完淳少年时即胸怀大志,至十一、二岁,已“博极群书,为文千言立就,如风发泉涌;谈军国事,凿凿其中。”一次他问岳父钱栴:“今日世局如此,不知丈人所重何事?所读何书?”丈人惊愕,一时无从回答。

推荐古诗: 子夜四时歌游龙门奉先寺开元乐(心事数茎白发)青玉案(梵宫百尺同云护)好事近(月未到诚斋)即事(复楚情何极)己亥杂诗(一十三度溪花红)蝶恋花(我失骄杨君失柳)青松(大雪压青松)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推荐诗句: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数人世相逢,百年欢笑,能得几回又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傲雪凌霜  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傲,傲慢、蔑视。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年偕老  偕:共同。指夫妻共同白头到老。
  • 百年之柄  柄:权柄。形容长久的大权。
  • 半壁江山  半壁:半边;江山:比喻国家疆土。指在敌人入侵后残存或丧失的部分国土。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伯乐相马  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 补过拾遗  拾遗:纠正帝王的过失。填补、纠正帝王的过失。也指匡正、改掉自己的过失、缺点。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