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及注释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翻译及注释

翻译及注释

查看全诗

译文  情人手腕上系着五色丝线,篆文书写的咒语符篆戴在头上,以避邪驱疫。在天青色纱帐中,她睡得格外香甜。在庭院中花树下摆好酒宴,在窗前轻摇彩扇,当歌对饮,往日的美景历历在目。当时曾在她的石榴裙上题诗写词,今天窗外的石榴已经凋残,曾经的欢乐已逝,光阴似箭,沙洲上柔嫩的蒲草在风中摇曳,茫茫如一片青烟,请不要再唱江南的古曲,那幽怨悲抑的哀曲,怎能安慰屈子的沉冤?春风和煦中燕子已生小燕,连绵细雨中梅子已渐渐黄圆。正午的骄阳正烈,美人是否也在幕帘中沐浴香兰?想她一定会回到绣楼,剪下菖蒲浸酒,自饮自怜。怅望中我仰望苍空,看那一弯新月冉冉升起,那清淡的月光伴随着我,来到这海角天边。

注释⑴淮安:今江苏淮安县。重午:端午节。⑵盘丝:腕上系五色丝线。⑶巧篆:精巧剪纸,妆饰于头发簪上。⑷玉隐绀纱睡觉:玉人隐在天青色纱帐中睡觉。⑸银瓶:汲水器。⑹采箑(sha四声):彩扇。⑺写榴裙:是指在红色裙上写字。⑻红绡退萼:石榴花瓣落后留下花萼。⑼烟蒻(ruò):柔弱蒲草。⑽沉魄:指屈原。⑾午镜:盆水如镜。澡兰:五月五日,煮兰水沐浴。⑿秦楼:秦穆公女弄玉,与萧史吹箫引凤,穆公为之筑凤台,后遂传为秦楼。⒀菖蒲:端午一寸九节菖蒲浸酒,以辟瘟气。

推荐古诗: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赠别二首风雨东陂遇雨率尔贻谢南池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满庭芳(小阁藏春,闲窗锁昼)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好了歌注(陋室空堂)采莲曲(两船相望隔菱茭)

推荐诗句: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相思了无益,悔当初相见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热文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碍难从命  碍:妨碍;从:听从。由于有所妨碍,难以遵从吩咐,是委婉拒绝对方要求的话。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倍道而进  倍:加倍;道:行程。形容加快速度前进。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病入骨髓  病到骨头里。形容病势严重,无法医治。也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救。
  • 不安其室  指已婚妇女又乱搞男女关系。
  • 卜夜卜昼  卜:占卜。形容夜以继日地宴乐无度。
  • 不得而知  没有办法知道。
  • 不敢越雷池一步  越:跨过;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县南。原指不要越过雷池。后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