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生平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欧阳修生平

欧阳修生平

查看欧阳修全诗

  欧阳修在其父欧阳观任绵州推官时出生于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四岁丧父,随叔父欧阳晔在湖北随州长大,幼年家贫无资,母亲郑氏用芦苇在沙地上写字、画画,还教他识字。

  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无以家贫子幼为念,此奇儿也!不唯起家以大吾门,他日必名重当世。”

  十岁时,欧阳修从李家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这为日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播下了种子。

  1030年(仁宗天圣八年)进士。

  1031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

  1034年(景佑元年),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

  1036年(景佑三年),范仲淹因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1040年(康定元年),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后知谏院。

  1043年(庆历三年),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

  1045年(庆历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以后,又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1054年(至和元年)八月,奉诏入京,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又自修《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

  1057年(嘉佑二年)二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的文风,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这对北宋文风的转变很有影响。

  1060年(嘉佑五年),欧阳修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以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1065年(英宗治平二年),上表请求外任,不准。此后两三年间,因被蒋之奇等诬谤,多次辞职,都未允准。

  1069年(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实行新法。欧阳修对青苗法曾表异议,且未执行。

  1070年(熙宁三年),除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这一年,他改号“六一居士”。

  1071年(熙宁四年)六月,行兵部尚书、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千二百户,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

  1072年(熙宁五年)闰七月二十三日,欧阳修卒于家,谥文忠。

推荐古诗: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湘中微雨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梧桐影(明月斜)沁园春(为子死孝,为臣死忠)虞美人(堆来枕上愁何状)别诸弟(梦魂常向故乡驰)减字木兰花(双龙对起)

推荐诗句: 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安土乐业  安居本土,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
  • 案剑瞋目  案:同“按”,握住;瞋:瞪眼。握住宝剑,瞪大双眼。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川归海  川:江河。许多江河流入大海。比喻大势所趋或众望所归。也比喻许多分散的事物汇集到一个地方。
  • 百卉千葩  常比喻事物丰富多彩,景象繁荣兴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