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胜商以后,便向周围众多的民族国家开通了道路。西方旅国来贡献那里的大犬,太保召公于是写了《旅獒》,用来劝谏武王。
召公说:“啊!圣明的王敬重德行,所以四周的民族都来归顺。不论远近,都贡献些各方的物产,但只是些可供衣食器用的东西。明王于是昭示这些贡品给异姓的国家,使他们不要荒废职事;分赐宝玉给同姓的国家,用这些东西展示亲爱之情。人们并不轻视那些物品,只以德意看待那些物品。
“德盛的人不轻易侮慢。轻易侮慢官员,就不可以使人尽心;轻易侮慢百姓,就不可以使人尽力。不被歌舞女色所役使,百事的处理就会适当。戏弄人就丧德,戏弄物就丧志。自己的意志,要依靠道来安定;别人的言论,要依靠道来接受。不做无益的事来妨害有益的事,事就能成;不重视珍奇物品,百姓的用物就能充足。犬马不是土生土长的不养,珍禽奇兽不收养于国。不宝爱远方的物品,远人就会来;所重的是贤才,近人就安了。
“啊!早晚不可有不勤的时候。不注重细行,终究会损害大德,比如筑九仞高的土山,工作未完只在于一筐土。真能做到这些,则人民就安其居,而周家就可以世代为王了。”
推荐古诗:
北风行、
赠渔父、
除夜作、
重过圣女祠、
别舍弟宗一、
山中、
息夫人、
行香子(草际鸣蛩,惊落梧桐)、
颂(春有百花秋有月)、
上太行(西风落日草斑斑)
推荐诗句: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备尝艰苦 备:全、尽;尝:经历。受尽了艰难困苦。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差毫发 毫、发:都是古代的长度名,十毫为发,十发为厘,形容细微。形容一点儿也不差。
- 不分畛域 畛域:范围,界限。不分界限、范围。也比喻不分彼此。
- 不愤不启 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 不疾不徐 疾:急速。徐:缓慢。不急不慢。指处事能掌握适度的节律,不太快或不太慢。
- 不可教训 教训:教育,教诲。对某人无法进行教育。
- 不了了之 了:了结,结束。用不了结的办法去了结。指把事情放在一边不管,就算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