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不仅是一首千古传诵的游记,也是一篇具有积极思想意义的散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一、描绘了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在作者笔下,醉翁亭的远近左右都是一张山水画。有山,有泉、有林,有亭。然而,作者没有孤立地用墨,而是交织一体,既各具特色,又融合统一,蔚然深秀的琅琊山,风光绮丽,苍翠欲滴,以群山为背景,酿泉环绕而过,一座四角翘起的亭子立在上面,这样,无山,则泉不美,无泉,则青山孤立,无亭,则山泉失色。山与泉相依,泉与亭相衬,一幅画中,山水亭台,一应俱全,构成诗一般的优美境界,作者笔下的朝暮和四时之景,也都是优美的风景画。
二、勾勒了一幅“与民同乐”的风习画
文章先写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游乐图,在这幅图画中,有“负者”,有“行者”,有老人,有小孩,前呼后应,往来不绝,十分热闹。
推荐古诗:
听颖师弹琴、
夏日南亭怀辛大、
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
宴词、
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
昭君怨(午梦扁舟花底)、
沁园春(独立寒秋)、
出都(重入修门甫岁馀)、
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
推荐诗句: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爱惜羽毛 羽毛:比喻人的声望。比喻为珍惜自己的名声,行事十分谨慎。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云亲舍 亲:指父母;舍:居住。比喻思念父母的话。
- 百了千当 比喻妥贴,有着落。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鼻息如雷 鼻息:鼾声。打呼噜的声音就象打雷一样响。形容熟睡时鼾声大作。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毕恭毕敬 形容态度十分恭敬。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辨真伪 辨:分辨。伪:虚假。无法辨别真的和假的。
- 不教而诛 教:教育;诛: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智:智慧,见识。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能增长对那件事情的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