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著名藏书家、文学家。字子真,一字贻上、豫孙,号渔洋山人,一号阮亭。曾为避讳更名为士正,新城(今山东淄博桓台人)。顺治十二年(1655),授扬州府推官,改韩林院侍讲,国子监祭酒,累官至左都御史,迁刑部尚书。康熙四十三年(1704)以案失察免官归。以诗文为一代宗师,其诗多抒写个人情怀,早年作品清丽华赡,中年后转为清淡苍劲。擅长各体,尤工七律。与朱彝尊齐名,时称“朱王”。家富藏书,其先父有遗书,然而因兵火散佚过半。他入仕途后,借他人的藏书录做副本。所得收入,悉以购书,长达30余年,从无间断。康熙四十年(1701)请假告归,惟载书数车以行,弟子禹之鼎为之画有《载书图》。作书楼“池北书库”,取白居易池北书库之名命名,藏庋之富,甲于山左。与“曝书亭”并称盛一时。有《池北书库藏书目》,收录宋元明本近500种,每书之下撰写有题记,现代藏书家王绍曾辑有《渔洋读书记》600篇。朱彝尊为之作《池北书库记》。又精于鉴赏,书贾卖书欲抬高书价,必说:此书经新城王先生鉴赏过。藏书印有“王阮亭藏书印”、“御史大夫”、“宫詹学士”、“忠勤公之世孙”、“经筵讲官”、“怀古田舍”、“琅琊王氏藏书之印”、“国子祭酒”、“宝翰堂章”等图章数十枚。谥文简。著有《带经堂集》、《渔洋诗文集》、《渔洋山人精华录》、《居易录》、《精华录训篆》、《池北偶谈》、《蚕尾集》、《香祖笔记》等数十种。
推荐古诗:
鹭鸶、
(七言绝句)题木兰庙、
游太平公主山庄、
田园乐七首(桃红复含宿雨)、
渭川田家、
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
好了歌注(陋室空堂)、
二月二十四日作(棠梨花开社酒浓)、
六经示儿子(六经如日月)、
双头莲(华鬓星星)
推荐诗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挨冻受饿 指无衣无食的穷困境况。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霸陵醉尉 形容失官之后受人侵辱。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碧海青天 原是形容嫦娥在广寒宫夜夜看着空阔的碧海青天,心情孤寂凄凉。后比喻女子对爱情的坚贞。
- 不耻最后 因为跑到最后而感到可耻。比喻凡是只要坚持到底,就能达到目的。
- 不苟言笑 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
- 不愧不作 愧、怍:惭愧。光明正大,问心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