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问田翻译

问田翻译

查看问田全诗

  徐渠问田鸠说:“我听说智士不用历任低级职务就能被君主赏识,圣人不用显示出成绩就能被君主接纳。现在的阳城义渠是个英明的将领,可他曾被安排做个小官;公孙亶回是个杰出的相国,也安排做过地方官,为什么呢?”田鸣说:“这没有别的原因,就因为君主掌握了法和术。况且,难道您没听说楚国用宋舰为将而败坏了政事,魏国用冯离为相而断送了国家?两国的君主为花言巧语所驱使,被诡辩利说所迷惑,没通过低级职务的考验,不具备基层工作的经历,结果有败坏政事和断送国家的祸患。由此看来,那种不经低级职务和基层工作考验的办法,哪里该是明君采取的措施啊!”

  堂谿公对韩非说:“我听说遵循古礼、讲究谦让,是保全自己的方法;修养品行、隐藏才智,是达到顺心如意的途径。现在您立法术,设规章,我私下认为会给您生命带来危险。用什么加以验证呢?听说您曾讲道:‘楚国不用吴起的主张,而国力削弱,社会混乱;秦国实行商鞅的主张而国家富足,力量强大。吴起、商鞅的主张已被证明是正确的,可是吴起被肢解,商鞅被车裂,是因为没碰上好世道和遇到好君主而产生的祸患。’遭遇如何是不能肯定的,祸患是不能排除的。放弃保全自己和顺心如意的道路而不顾一切地去干冒险的事,替您设想,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韩非说:“我明白您的话了。整治天下的权柄,统一民众的法度,是很不容易施行的。但之所以要废除先王的礼治,而实行我的法治主张,是由于我抱定了这样的主张,即立法术、设规章,是有利于广大民众的做法。我之所以不怕昏君乱主带来的祸患,而坚持考虑用法度来统一民众的利益,是因为这是仁爱明智的行为。害怕昏君乱主带来的祸患,逃避死亡的危险、只知道明哲保身而看不见民众的利益,那是贪生而卑鄙的行为。我不愿选择贪生而卑鄙的做法,不敢毁坏仁爱明智的行为。您有爱护我的心意,但实际上却又大大伤害了我。”

推荐古诗: 清平乐(禁庭春昼)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春晚咏怀赠皇甫朗之读庄子成都府临江仙(庭空客散人归后)老将行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薄命司对联(春恨秋悲皆自惹)亥年残秋偶作(曾惊秋肃临天下)

推荐诗句: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奔走相告  指有重大的消息时,人们奔跑着相互转告。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博学多闻  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 伯玉知非  伯玉:蘧瑗,字伯玉,春秋时卫国人;非:不对。比喻知道以前不对。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痴不聋  人不傻,耳朵也不聋。常与“不成姑公”连用,意为不故作痴呆,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阿婆阿公。形容长辈要宽宏大量。
  • 不悱不发  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发:启发。指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