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内容理解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前出师表内容理解

前出师表内容理解

查看前出师表全诗

  1.《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伐魏临行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2.全文共9段,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5段):作者以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分析了当前形势,提出了三条建议。这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1段):分析了不利和有利形势,提出了广开言路的建议。

  第二层(第2段):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第三层(第3-5段):推荐文臣、武将中的贤良,提出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亲贤远佞),这是三条建议的核心。“广开言路”意在“亲贤臣”,“严明赏罚”意在“远小人”。

  第二部分(第6-7段):追叙往事,表达了“兴汉室”的决心和“报先帝”、“忠陛下”的真挚感情。

  第三部分(第8-9段):总结全文,提出要求,对“已”,承“讨贼兴复之效”;对“贤臣”,扬“兴德之言”;对“后主”,行“自谋”之宜。各方面的职责分明,要求明确,此情恳切,表达了诚挚的希望,显示了作者对自己和对朝廷诸臣的严格要求。最后十二个字,再一次流露出出师前复杂的心情和对刘氏父子的深情。

  3.诸葛亮为蜀汉基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蜀汉建兴五年(227),他率师北上伐魏,在出师前写下了这篇传诵千古的表文。陆游曾称赞它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学习时,要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推荐古诗: 离别难绝句(朝游北海暮苍梧)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酬乐天频梦微之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归朝欢(我梦扁舟浮震泽)与菽园论诗兼寄任公孺博曼宣(一代才人孰绣丝)水调歌头(才饮长沙水)忆秦娥(西风烈)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

推荐诗句: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热文成语

  •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懊悔无及  后悔已来不及了。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百闻不如一见  闻:听见。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 败德辱行  败坏道德和操守。
  • 百依百顺  什么都依从。形容一切都顺从别人。
  • 阪上走丸  阪:斜坡;丸:弹丸。象在斜坡上滚弹丸。比喻形势发展迅速或工作进行顺利。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鼻息如雷  鼻息:鼾声。打呼噜的声音就象打雷一样响。形容熟睡时鼾声大作。
  • 彼倡此和  和:附和;应和。比喻一方倡导,别一方效法;或互相配合,彼此呼应。
  • 秉烛待旦  旦:早晨。手持点燃的蜡烛待天亮。
  • 不甘雌伏  甘:甘心,情愿;雌伏:雌鸟伏在那儿不动,比喻隐藏,不进取。比喻不甘心处于无所作为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