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介绍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吴伟业介绍

吴伟业介绍

查看吴伟业全诗

  吴伟业(1609~1672) 明末清初诗人。字骏公,号梅村。先世居昆山,祖父始迁太仓(今皆属江苏)。少时"笃好《史》、《汉》,为文不趋俗"(《镇洋县志》),受张溥赏识,收为学生。崇祯四年(1631)中进士,授翰林编修,后任东宫讲读官、南京国子监司业等职。南明福王时,拜少詹事,因与马士英、阮大铖不合,仅任职两月便辞官归里。清朝顺治十年(1653),被迫赴京出仕。初授秘书院侍讲,后升国子监祭酒。三年后奔母丧南归,从此隐居故里直至去世。吴伟业生活在明清易代之际,仇视农民起义军,对清统治者也无好感。他屈节仕清,一直认为是"误尽平生"的憾事,在诗文中多有表露。

  吴伟业诗今存1000多首,他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四库全书总目》评论说:"其少作大抵才华艳发,吐纳风流,有藻思绮合、清丽芊眠之致。及乎遭逢丧乱,阅历兴亡,激楚苍凉,风骨弥为遒上。"颇能概括其特色及前后变化。他的诗歌多写哀时伤事的题材,富有时代感。他的近体诗中的佳作有《过吴江有感》、《过淮阴有感》、《杂感》、《扬州》、《读史杂感》、《怀古兼吊侯朝宗》等。其中《扬州》四首,更是他七律的力作。而他的七言歌行更为出色,音节极佳,情韵悠然,其中如《圆圆曲》讽刺吴三桂降清;《永和宫词》、《萧史青门曲》写田妃、公主的身世遭遇;《楚两生行》、《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写艺人的漂零沦落;《临江参军行》颂扬抗清将领;《松山哀》讽刺洪承畴降清,内容深婉,有"诗史"之称。他还有一些反映民间疾苦之作,如《直溪吏》、《临顿儿》、《堇山儿》、《马草行》、《捉船行》等。不过吴伟业的七言歌行也有用典过多的缺点。

  吴伟业词作不多,但传诵颇广。陈廷焯评论说:"吴梅村词,虽非专长,然其高处,有令人不可捉摸者,此亦身世之感使然。"又说:"梅村高者,有与老坡神似处。"(《白雨斋词话》)其风格与诗近似,清丽哀婉。如〔满江红〕《蒜山怀古》,咏镇江府事,声情悲壮;〔贺新郎〕《病中有感》,自怨自艾,悲感万端,感人至深。

  吴伟业著作有《梅村家藏稿》、《梅村诗馀》,传奇《秣陵春》,杂剧《通天台》、《临春阁》、史乘《绥寇纪略》等。

推荐古诗: 古风(天津三月时)望驿台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望江梅(闲梦远,南国正清秋)满庭芳(蜗角虚名)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如梦令(为向东坡传语)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醉落魄(苍颜华发)春夜(金炉香烬漏声残)

推荐诗句: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热文成语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伶百俐  形容非常聪明乖巧。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闭塞眼睛捉麻雀  比喻盲目地进行工作。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成三瓦  比喻不能要求齐全。
  • 不尴不尬  比喻左右为难,不好处理。也形容样子别扭。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欢而散  很不愉快地分手。
  • 不可限量  限量:限定止境、数量。形容前程远大。
  • 不知高低  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
  • 不着边际  着:接触;边际:边界,边缘。挨不着边儿。多指说话空泛,不接触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