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从29岁起开始出仕,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 陶渊明于东晋义熙元年(405年)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0几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这篇赋就是其在回归田园之初激动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
推荐古诗:
采桑子、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次北固山下、
早春行、
长寿乐(微寒应候)、
满江红(遥望中原)、
上太行(西风落日草斑斑)、
寒月吟(夜起数山川)、
己亥杂诗(一百八下西溪钟)、
贺新郎(人猿相揖别)
推荐诗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拔地倚天 拔:突出,耸出。倚:倚傍,贴近。从地面突兀而起,贴近天际。比喻高大突出,气势雄伟。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闭关锁国 闭关自守,不与外国往来。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不次之迁 次:顺序,等第;迁:官位升迁。比喻超出常规的提升官级。
- 不甘示弱 示:显示,表现。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别人差。表示要较量一下,比个高低。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不置可否 置:放,立;可:行;否:不行。不说行,也不说不行。指不表明态度。
- 不着边际 着:接触;边际:边界,边缘。挨不着边儿。多指说话空泛,不接触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