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解析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封禅书解析

封禅书解析

查看封禅书全诗

  按照《正义》解释,“封禅”的意思有两种说法:一是在泰山上封土为坛以祭天,称为封;在泰山下一处小山上清理出一块地面以祭地,称为禅。合称封禅。二是认为祭天的册文(符)要用银绳缠束,打结的地方封以金泥,加盖印玺,称为封,其余相同。不论何种解释,封禅的意思总的是指封泰山、禅梁父(或其他泰山下的小山)的祭祀天地活动。但《封禅书》的实际内容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神祀,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解释说:“受命而王,封禅之符罕用,用则万灵罔不禋祀,追本诸神名山大川礼,作《封禅书》第六”。禋祀就是祭祀。封禅时,万灵同时受祀,因论封禅而追论诸神及名山大川的祭祀,这是司马迁写《封禅书》的基本设想。清·梁玉绳指责说“牵引郊社巡狩诸典礼,未免黩经。”是对司马迁本意缺乏了解的缘故。

  至于对封禅由来的认识,近人有的认为“昉于秦始,侈于汉武”,有的认为“三代典礼,至秦而废灭无复存”,秦汉封禅的礼仪制度出于方士之口,是“假天以惑世”,“诬民而渎天”的妄说。总之认为古无封禅礼,秦汉以后人的说法都是靠不住的。《封禅书》开篇说道:“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而不臻乎泰山者也”。但由于仅在天下大治时才行封禅礼,而治世少,乱世多,所以,“远则千余载,近者数百载”始一举行。而“三年不为礼,礼必废;三年不为乐,乐必坏”,封禅的礼仪制度自然也就“阙然堙灭”了。这里明确讲了两层意思:一是封禅是一种古老的礼仪制度,并非“昉于秦始”;二是封禅礼仪的细节并不是“废灭”于秦,与秦始皇焚灭诗书、禁百家言无关。司马迁岂是妄言者?《封禅书》应该有资格作为我们了解汉以前礼制的重要资料。

  《封禅书》的意义还在于,司马迁以愤懑之情,对汉代统治者,尤其是对汉武帝的滥祭淫祀,进行了委婉而充分的揭露和嘲笑,为后世治史者留下了光辉的典范。由《封禅书》的命题不难看出司马迁的本意不在于记述祭祀等礼制,而是为了对汉代弊政——围绕封禅的诸种活动——加以抨击。而班固《汉书》易名为《郊祀志》,如前所述,它的文既不限于郊祀(祭天为郊祀),于揭露封禅活动的主题也因而变得隐而不彰,可说是文、意两失,史、汉优劣,于此可见。至《晋书》定名为《礼志》,才算是正规的记述礼仪制度的篇名,从此可以看出,过去史家把制度史体的创始之功全部归于司马迁的八书,并不是贴切的说法,这原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

推荐古诗: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三川北虏乱如麻)读庄子晚泊浔阳望庐山听流人水调子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送张五归山点绛唇(蹴罢秋千)五律(外侮需人御)少年游(去年相送)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

推荐诗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白驹过隙  白驹:白色骏马,比喻太阳;隙:缝隙。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背信弃义  背:违背;信:信用;弃:扔掉;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闭口藏舌  闭着嘴不说话。形容怕惹事而不轻易开口。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拨云撩雨  比喻男女间的挑逗。
  • 勃然奋励  勃然:奋发的样子;奋:奋发;励:激励。奋发起来,激励自己。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得要领  要:古“腰”字;领:衣领。要领:比喻关键。抓不住要领或关键。
  • 不尴不尬  比喻左右为难,不好处理。也形容样子别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