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片写行人去后的凄凉。开篇三句点明别时的节气,衬托悲苦的心情。中二句写别后的思念与由此而引起的心绪。"断肠"三句写春去花落,无人爱惜,莺声鸣啭,无人劝阻,由此而更增添她的愁苦。 下片写盼归的急切心情。换头三句通过占卜归期的神态来刻画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中二句写梦中相思之情。末三句以怨春作结。
这首词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特点。一是善于通过动作来刻画人物心理活动。词中侧重于描写女主人公盼望丈夫早日归来的焦急心情,在写法上,作者舍弃了一般常用的即景抒情的手法,而是通过动作的某些细节来突现人物的内心活动:"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出现在读者面前的这位女主人公,把刚刚插在鬓边的鲜花重新摘下来,,一瓣一瓣地从头细数,忐忑不安的心情,便跃然纸上,甚至连这位女主人公的焦急心情也活灵活现了。这是其一。其二是通过梦中的呓语来表示对春天的怨恨。这就比一般的"怨春"更加深入一层。通过梦中语,还进一步说明"花卜归期"只不过暂时取得心灵上的某种安慰,并非有确实的凭据。反过来,这"梦中?quot;又进一步烘托出盼归之情的急切。在结构上,结尾又密切照应开篇,因与情人分别时是"烟柳暗南浦"的春天,所以说"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将愁带去!"
这首词通过儿女之情,寄托了家国之愁。作者满腹的怨恨,却不说破。于是就可以使人用自己的想象来加以补充和发挥了。
词中很少用典,并以浅近的口语于不经意处信笔写来,既切合女主人公的身份,又切合其声情口吻。这首词在辛词中是别具一格的。沈谦在《填词杂说》中说:"稼轩词以激扬奋励为工,至'宝钗分,桃叶渡'一曲,昵狎温柔,魂销意尽,才人伎俩,真不可测。"这一段话说明,这首词是带有婉约词的特点的的。
推荐古诗:
反鲍明远《白头吟、
咏史、
忆住一师、
洛中访袁拾不遇、
田园乐七首(采菱渡头风急)、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贺新郎(乳燕飞华屋)、
念奴娇(水天空阔)、
好了歌注(陋室空堂)
推荐诗句: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懊悔无及 后悔已来不及了。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匕鬯不惊 匕:古代的一种勺子;鬯:香酒;匕和鬯都是古代宗庙祭祀用物。形容军纪严明,所到之处,百姓安居,宗庙祭祀,照常进行。
- 不痴不聋 人不傻,耳朵也不聋。常与“不成姑公”连用,意为不故作痴呆,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阿婆阿公。形容长辈要宽宏大量。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可告人 不能告诉别人。指见不得人。
- 不可胜数 胜:尽;计:核算。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
- 不约而同 约:相约。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 不值一顾 顾:看。不值得一看。形容瞧不起某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