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初端午节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节日。据冯土吉所说,“仲夏端午节,端午节,楚国也。”这一天是为纪念战国时期屈原大诗人而举行的龙舟比赛。它叫“端阳节”,所以叫“端阳节”。因为比赛是在晴朗的中午举行的,后人称之为“端午节”。
由于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的第五天,故又称“重五”或“重中午”。民谣:“5月5日下午,天师骑着阿虎,蒲剑斩断了一切恶灵,鬼魂进入虎口”。过去人们喜欢把菖蒲、艾蒿挂在门上驱邪避邪,所以又称为“菖蒲节”、“蒲节”。因为端午节是五月的门,在一些地方它被简单地称为“五月节”。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他写道:“农历四节!为了把元旦定为春节、端午节、暑假、中秋节、秋节、冬至定为冬节,方被称为“暑假”。
在农历五月五日,我们通常称之为“端午节”。段是“第一”和“开始”的意思,所以我们也叫初中五年级的“段五”。在中国农历中,“地支”记录了这个月,并把它分为十二个分支:子、丑、阴、毛、陈、思、中午、卫、申、游、徐、海。一月份是阴,二月份是毛。反过来,五月是中午,所以五月被称为正月,端午节是端午节。事实上,据统计,端午节的化名已经达到20多个,可以说是端午节中化名最多的一个。如端午节、端午节、端午节、端午节、浴兰节、结宗节、正午节、端阳节、崇武节、双节、正午节、暑假节、五月节、菖蒲节、龙波节等。在节日、浴兰节、结宗节、端午节、端午节、五重节和双节中,都是以地上枝命名的,我们已经在上面介绍过。
端阳节,据史料记载,五月是仲夏,仲夏爬山,阳光就在头顶,是个好日子,所以叫“端阳节”。在古代,人们认为5月5日正是人们头顶太阳的时候,所以称之为“天中节”。沐浴兰花节,端午节是夏天的到来,夏天也是皮肤病频发的季节,古人用兰花汤洗澡,以达到去污、全身清洁的效果,称为“沐浴兰花节”。在古代,人们吃粽子的时候,会玩一个游戏,就是把每个饺子袋的叶子解开一段比较长的时间,而长着棕色叶子的饺子赢得了这个节日,所以叫“结宗节”。女儿节,端午节也被称为女儿节,因为五月五日,未婚的女孩单独打扮,很可爱。已婚妇女必须回到母亲家和父母一起过节,这对古代已婚妇女来说应该是一个非常快乐的日子。古人认为端午节是一个非常不吉利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尽,危害家庭健康,使家庭驱邪避毒,将菖蒲(草名)挂在门上,又称“菖蒲节”。
以上简要介绍了端午节几个别称的由来,这些别称是根据古代地方的风俗习惯而定的。今天,端午节仍然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盛大节日,我们每年都庆祝端午节的到来。尤其是2008年以来,端午节已成为我国法定节日,该民俗已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关于端午节,各地有不同的习俗和传说,节日庆典也有地域差异。深入了解端午节和我国的每一个传统节日,是黄帝子孙的责任。
二十四节气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总结出来,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规律,古人们依此来进行农事活动。2006年5月20日,“二十四节气”作为民俗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的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每个月有两个节气。在二十四节气里,“节”指的是一年中的一个节段,是一段时间的表示;而“气”则指的是气候,是天气变化的概述。是古人根据每个阶段内特有的气候或物候现象、农事活动定出的名称。两个字合起来就是指一年当中某个阶段的天气变化。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即二十四节气。
立春02月04日 11:14:14雨水02月19日 07:03:51惊蛰03月06日 05:09:39春分03月21日 05:58:20清明04月05日 09:51:21谷雨04月20日 16:55:10立夏05月06日 03:02:40小满05月21日 15:59:01芒种06月06日 07:06:18夏至06月21日 23:54:09小暑07月07日 17:20:25大暑07月23日 10:50:16立秋08月08日 03:12:57处暑08月23日 18:01:53白露09月08日 06:16:46秋分09月23日 15:50:02寒露10月08日 22:05:32霜降10月24日 01:19:37立冬11月08日 01:24:15小雪11月22日 22:58:48大雪12月07日 18:18:21冬至12月22日 12:19:18小寒01月05日 23:38:52大寒01月20日 16:59:27
汉至明末使用“平气法”划分出来的节气,每节气分三候,可以见到黄河流域天文、地理、人事和自然界的一般景物。“平气法”节气以黄河流域日短至的冬至日为起点,二十四个节气始于冬至、终于大雪。
冬至:冬至之日蚯蚓结,又五日麋角解,又五日水泉动。
小寒:小寒之日雁北乡,又五日鹊始巢,又五日雉始鸲。
大寒:大寒之日鸡使乳,又五日鹫鸟厉疾,又五日水泽腹坚。
立春:立春之日东风解冻,又五日蛰虫始振,又五日鱼上冰(鱼陟负冰)。
雨水:雨水之日獭祭鱼,又五日鸿雁来(候雁北),又五日草木萌动。
惊蛰:惊蛰之日桃始华,又五日仓庚鸣,又五日鹰化为鸠。
春分:春分之日玄鸟至,又五日雷乃发声,又五日使电。
清明:清明之日桐始华,又五日田鼠化为鴽,又五日虹始见。
谷雨:榖雨之日萍始生,又五日鸣鸠拂奇羽,又五日戴胜降于桑。
立夏: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
小满:小满之日苦菜秀,又五日靡草死,又五日小暑至(麦秋生)。
芒种:芒种之日螳螂生,又五日鵙始鸣,又五日反舌无声。
夏至:夏至之日鹿角解,又五日蜩始鸣,又五日半夏生。
小暑:小暑之日温风至,又五日蟋蟀居辟,又五日鹰乃学习(鹰始挚)。
大暑:大暑之日腐草为蠲,又五日土润溽暑,又五日大雨时行。
立秋:立秋之日凉风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蝉鸣。
处暑:处暑之日鹰乃祭鸟,又五日天地始肃,又五日禾乃登。
白露:白露之日鸿雁来,又五日玄鸟归,又五日群鸟养羞。
秋分:秋分之日雷始收声,又五日蛰虫培户,又五日水始涸。
寒露:寒露之日鸿雁来宾,又五日雀入大水为蛤,又五日菊有黄华。
霜降:霜降之日豺乃祭兽,又五日草木黄落,又五日蛰虫咸俯。
立冬:立冬之日水始冰,又五日地始冻,又五日雉入大水为蜃。
小雪:小雪之日虹藏不见,又五日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又五日闭塞而成冬。
大雪:大雪之日鹖旦不鸣,又五日虎始交,又五日荔挺生。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快速导航:二十四节气 什么是二十四节气 2019年二十四节气准确时间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相关节气: 立春禁忌、雨水食谱、雨水食疗养生、雨水养生“十二少"、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清明节的由来、清明提防湿气致病、春分吃什么、春分的六大养生食物、谷雨三朝看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