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夏意赏析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夏意 赏析

夏意

作者:苏舜钦 朝代:清朝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夏席清 一作:夏簟清)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夏意背景

此诗作于庆历四年或之后。诗人被革职削籍为民后,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夏意》作于苏州隐居之时。...查看全部

夏意赏析

苏舜钦这首《夏意》诗,能于盛夏炎热之时写出一种清幽之境,悠旷之情。“别院深深夏席清”:“夏”字点明节令,而“别院”、“深深”、“清”三词却层层深入,一开始即构成清幽的气氛。别院即正...查看全部

夏意点评

此诗无一句不切夏景,又句句透散着清爽之意,读之似有微风拂面之感。诗的表现手法尚有三点可注意:笔致轻巧空灵:写庭院,落墨在深深别院;写榴花,则施以帷帘;写绿树,从清阴看出;写黄莺,从...查看全部

夏意译文及注释

小院在宅庭幽深处,小院深深,曲径通幽,在这极清极静的环境中有小轩一座,竹席一领。诗人欹卧于其上,闲望户外,只见榴花盛开,透过帘栊,展现着明艳的风姿。当中夏亭午,而小院中仍清阴遍...查看全部

夏意解析

本篇文章论述了从严治军问题,这是一个人人都知道的题目。但诸葛亮在这个普通的题目中有他的独到之处,一开头就引用杰出的军事家吴起的话,提出“威耳、威目、威心”的见解,接着,从这三个方面...查看全部

夏意译文

吴起说:“军队中敲击鼙鼓、金锋的目的,在于引起士卒在听觉方面的敏锐注意力,听从指挥,挥舞旗帜,在于集中士卒在视觉方面的注意力,而各项法规、禁令及刑罚的目的在于管理士卒,节制士卒的行...查看全部

推荐古诗: 恨别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正月十五闻京有灯恨不得观登科后贫女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七绝(天公丧母地丁忧)满庭芳(三十三年)

推荐诗句: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雁柱十三弦,一一春莺语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梁尘飞柳色披衫金缕凤,纤手轻拈红豆弄,翠蛾双敛正含情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

推荐游戏: 【与余问答既有以】的下一句是什么【安得壮士挽天河】的下一句是什么【宁同万死碎绮翼】的下一句是什么【 他人方寸间】的下一句是什么【吴楚弄兵无剧孟】的下一句是什么【罗衣舞春风】的上一句是什么【时为梁甫吟】的上一句是什么【沙头坐钓鱼】的上一句是什么【山晴彩翠奇】的上一句是什么【一夜乡心五处同】的上一句是什么

热门作文成语素材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甲:铠甲。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半斤八两  八两:即半斤,旧制一斤为十六两。半斤、八两轻重相等。比喻彼此不相上下
  • 倍日并行  日夜赶路。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不茶不饭  不思饮食。形容心事重重。
  • 不齿于人  指被人看不起。
  • 不打不成相识  指经过交手,彼此了解,结交起来就更投合。
  • 不啻天渊  不啻:无异于。渊:深潭。无异于从云天之上到深潭之底。比喻差别极大。
  • 不教而杀  教:教育;杀: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